這時我隱約聽說景深去了BJ,學互聯網的知識和技能了。
電商的崛起帶動了很多相關的行業,互聯網類的工作比較短缺,在行業內好好深耕工資比一般行業要高一些。
何況那是他最擅長的。他姐姐做得電商一個月工資都上萬了,是老媽眼中我的榜樣。
我一直執念于自己的考試,可來到這里之后每天腳站得發麻,發疼。
回去之后只想躺下去,再何況剛開始你也摸不準這里的環境是怎樣的,只有在同一中才有安全感。
后來就能把書帶過去了,趁著下午休息的那一會兒,盡量看看。
梅阿姨有時看見我在靠窗的角落里看書很是羨慕,就會問我看些什么。
在騎車回去的路上我會給她講講,她時不時地和我談論。
看著她我腦子里想起曾經也有這樣一位摯友。
從高中起我們就一起看書談論,哪怕我們在工廠里打工的時候也沒有斷過。
大學后盡管不在一個學校,她在重點學府,我們在一般的院校。
每周差不多也會有一個電話來聊聊生活中發生的瑣事。
在大三時我們都有考研的意項,都打算跨專業試試,她特意去請教了和我們差不多出身的學姐。
那學姐在高中就是老師口中刻苦學習的典范,她會把知識點寫在胳膊上,在吃飯洗飯盒時都不忘記背書。
當時也是以全省專業第一的成績被重點院校錄取的。
露同學考去后才和她同校,聽說她后來又跨專業考到武漢大學的研究生。
露滿懷希望地向她請教,想從她那里取取經。結果被潑冷水了,說是難度非常大建議不要那么冒險。
露內心的希望并沒有隨之磨滅,她自己一邊在網上查找參考書目,一邊搜查目標院校的真題自己慢慢看書做準備了。
她在和我說這些的時候,我還在本專業拼命掙扎。
自己去學習線性代數了。在圖書館里看了兩三周的書頁不知道自己看懂了多少,或者說怎么證明是看懂了的。
聽她說得可以跨專業,我也想往自己喜歡的專業上考,我們就這樣不謀而和了。
回到我們高中一起看書討論的那個階段了。
既然是自己喜歡的當然想做到最好,在目標院校的選擇上選得是排名第一的院校。
拼著一股子沖勁把參考書買回來,一看二十多本再加上練習冊三十多本,裝在牛奶紙箱里有放在教室后面的窗臺上有兩箱哩!
看書就是一個大工程,時間上就比較緊張了。
再加上我們英語沒有那么厲害,每天花在英語上還要大把時間。
要說平時也看了一些文學類的書目,可畢竟都是根據自己愛好來選擇的。
現在上升到理論的的高度,各種文學史,文學理論,古今中外還有語言學的知識。想把這些吃透也不是那么容易。
我們大三也還有些專業課的,只有自己節約時間來看了。
剛打開書系統地學習覺得什么都是新鮮的,都要寫筆記,后來就淪為抄書小能手了。
光古代文學史四本書就抄了四個本子,每天抄抄寫寫看得就更慢了。差不多半個月到一個月才能抄完一本,這樣下去非得把自己累死,到時還看不完。
這二十幾本還只是理論,就算你都背住了,考試如果不結合作品闡述還是空中樓閣。
得分還是很低,因為和我們競爭的是他們本專業的學生,人家學四年這幾本書早就透透的了。真要考試的看的書也不會少,拿什么和別人競爭,難道僅僅憑著一腔的熱愛。能選這個專業的難道就沒有熱愛了嘛!
這么一想真得有點泄氣,可頑固的我就是不愿回頭寧愿死也要死在自己喜愛的專業上。
這樣我們導師的實驗就沒辦法跟著他做了。
我們導師做的玉米相關的課題,由于海南一年四季如春,那邊也是有實驗地的。
每年老師都會帶學生去那邊種玉米。不同的品種玉米種植的密度也不同,準備工作特別重要。
需要把每個品種的玉米粒數數好放在小紙袋里,外面再用筆做標注。
這等細活我很少去,惹得同組的人很不高興,連那個研究生師姐都開始厭棄我了,我為了多留點時間看書,就把她的號拉黑了。
不久這個消息也讓其他班的學生知道了,說我不做實驗。
有時被罵得太厲害自己就會去一下接受他們的“夸獎”,再過一段就又消失了。
那段時間壓力特別大,一邊是對自己的不確信,二來書看得越多越理不清內部的邏輯關系,看完就忘得差不多了。
等把二十多本書看完輪到下一輪就不知是猴年馬月了。
最后才是導師對我的不滿,可路是自己選擇的,我不能奢望別人對你的理解,就只有盡量做好自己了。
每天坐在凳子上十五六個小時,太瘦了屁股都坐得烏青。自己內心里的那個緊張讓我夜晚也沒辦法好好入睡,白天就更疲憊了。
我知道自己這種狀況是不適合考試的,可看著時間一天天地過去,自己還是懵懵懂懂得。
我們在交流中發現都有這個問題,可再調整戰略已經來不及了。
九月份已經到了,十二月就要考試了。滿打滿算還有三個月,除掉上課實習的真沒有多少時間。
只能做題練手了,可打開真題一看,居然在書上都找不到,需要看論文和老師的一些研究著作。
可這么多我都不知道會考什么不知從何看起,現在即使想報班一是沒錢二是沒時間。
看著走到死路的我,報考前再次把院校換了,我想著畢竟都是文科的應該都是通用的吧!
最后發現每個院校考試的側重點是不同的,研究方向也有所不同。
后面焦慮地把被子都抱進了教室,睡在教室了。
可心里那個著急,越到最后大家都一樣,都坐不住了。
我想看看同專業的同學是怎么準備的就搬到他們教室和他們一起學習,奈何沒有多的桌凳。
只能在后面搬了個小板凳,坐著背書,平時要做題時還是要到其他空教室看看有沒有位置。
在考場上的那一刻,看著信封里的試卷就像目標院校的來信。
我用手捏著那個信封激動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