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友們簡單聚了一下,就開始續寫自己那殘破斑駁的夢了。
第一件事就是根據上一年的真題去買適當的參考書,從去年的命題看考試的范圍是越來越廣了,這也就意味著我需要看背的書會更多。
可按照常理說,范圍廣意味著考題的難度會降下來,可孰知我的目標院校就是不按常理出牌。
小樣的,挺傲嬌的。
不知怎么的,我竟覺得它有幾分可愛,在數次與它的交鋒中我都輸得一敗涂地,滿地找牙。
可它越囂張,我就越瘋狂。
考試難道讓我在心里上或者審美上發生了異變,“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其樂無窮!”
或許只要自己努力了爭取了,即使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好像也是可以原諒的,可這個原諒并不是那么快就能接受的。
它需要在無數個輾轉難寐,痛徹省吾后的無數次不甘心,無數次不認為被打敗后的無能為力的妥協。
學校還是那個學校,可周圍的一群都是青澀稚嫩的面龐。
再也沒了熟悉的身影,原本想著去看看導師的。
可想想當年的小疙瘩再加上自己一戰的失利,就越不想要人知道我的行蹤。
考試的教室早已被占得差不多了。
我看看哪里有個位置就坐下學習就好。
可那種用來備考的教室基本上就沒有安排一些課程,而其他教室時不時就有上課的。
自己像個打游擊的戰士,拿著課本都處跑十分不便。
只有圖書館只要占了位置就可以從早學到晚,可只要人走所有的東西就都得帶走,否則就會被收拾。
我那專業課的書目也有三十四本,不可能往圖書館帶。
只能用到什么拿什么,可圖書館的安靜比較適合看書做題,背書就不行了。
想來想去還是待在教室里比較好。
打游擊就打游擊吧!
自己隨身帶一個小凳子,有時幾乎一層的教室都會用于教學,這時只能自己隨身帶一張小板凳在外面的通間走廊里坐著看書或背書了。
前期我基本上只有早上背一背英語單詞,夜晚回教室背一下當天梳理的專業課知識點。
前期大多數的時間還是看書看作品加強理解,老師考得小題就是注重對原著的閱讀。
大題都是綜合類的題目,除了語言題可以書上找到對應的知識點,可也找不全乎,都是幾本書綜合出一題。
文學類的就更不用說了,既要結合原著又要結合中西方的語言理論進行闡述。
可以說出題的角度非常刁鉆,但我就喜歡你的刁鉆。
這種既廣又淵的考題,我把書看完兩遍后還是不能熟練答題。
我第一次覺出考試的難度,自己的無力。
第一次考試真是無知者無畏,啥都不知道那啥也不用害怕,見題不管三七二十幾就往上殺。
就像豬八戒吃人生果,囫圇吞棗吃了下去卻不知道啥味。
當我明白考試的難度后,我知道就我當前的復習量根本就應付不了這個考試。
如果還是第一年考題那個難度我今年考上還是有希望的。
可隔了一年,考試風格都變了。
第二次考試還不是像第一次上花轎的新娘般沒有任何經驗,你曾經的那些經驗根本就不值一提。
這可能是要保證考試的公平性,我暗暗佩服老師出題的兇殘。
我在知乎上,貼吧上開始看已經上岸的學長學姐們的經驗貼。
感覺大家的經驗最后總結下來也是差不多的:都說前期要博觀,把參考書和重要的作品看一看,把知識點的內在關系梳理清楚,要能夠由此及彼,舉一反三。
可重要的作品光看都看不完,再說看了也不知道考不考。
更重要的是考了也不知道會不會。
這么一看花里胡哨一大堆,最后的性價比太低了。
可沒辦法,在上岸之前所有的看似無用功對你最終的成績都是會有影響的。
其實我還是比較愛看作品的,相信備考的同學應該都有同感,看作品就是很享受的過程。
可一涉及考試就要背誦干巴巴的一些理論知識,那些知識理解起來也能理解,就是非得用專業術語去描述,來體現到了學科的嚴謹性。
接著就是找真題,不僅要找你的目標院校的近十年真題。
還要找和你的目標院校對等的院校的真題,去看,了解那些知識點會怎么考。
第三就是做真題背真題了,真題上的內容是重中之重,有重復考得可能。
但基本不會是原題,不過還是有對應的知識點可以遷移運用。
但這些要是有百分之二十五你就賺了,先穩穩地拿三十來分,他不香嗎?
剩下的難題怪題,大家接各憑本事了,讀的多的了解多的就得高分,一般的就只能得個一般的分。
我記東西真得不快,除非對我有很大觸動的東西不用太費心,看過去基本就記住了。
背書真是我的硬傷,我一天記不住幾個知識點。
好不容易反反復復地讀死記住了,過兩天再回憶那個知識點它又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這是令人最失望的了,英語更是如此。
我不知是在廠里工作太累的緣故還是啥情況,精力最集中的時間段只有兩個小時左右。
一過了那個點,我就感覺特別個乏力,一直打著哈欠,伸懶腰。
腦子就會進入一種如夢似幻的休眠,對現實總感覺不是那么真切。
強拖著,午休后感覺自己才脈動回來,回到真實的世界中來。
一個午休我能睡得一呼天搶地,痰流一桌子就是醒不了。
每天回到宿舍四肢無比酸痛,累得連話都不想說了,躺下去呼呼入睡了。
那些備考的時間基本都是這么過來的,我當時也沒管很多,后來我漸漸發現自己身體好像真得有些問題了。
經驗貼看歸看,自己操作起來也沒有那么容易的。
光是捋線索就不知道怎么捋,按照歷史時間捋的話,記時間都不容易,更何況有些文學體裁在某個時代并不是很出色。
比如考題讓你比較唐詩和宋詩之優劣。
詩歌是唐朝的瑰寶,可我們關注宋代最多的是詞,宋詩就沒怎么在意。
那要怎樣準備哩,我又處在一種新的焦慮中。
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好直接會導致戰敗,可一時又沒摸索出新的思路。
時間還在往前流著,
在這段時間里,只能循著舊法子學習了。
總不能啥都不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