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入學的學生是十分倒霉的。這一年學校不僅擴招,而且碩士研究生學制由兩年半延長至三年。
擴招自然是人多了,但是學校只有那么多宿舍,所以人放不下了,即便研究生宿舍的二人間已經改成了三人間,但是依舊住不開。印樂清所在的學院研一就被分配到分校區先住一年,研二研三再回主校區。
印樂清所設想的分校區是什么樣子呢,是類似于風景區有山有水有風光的地方,她萬萬也沒有想到學校坐落在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每次打車回學校印樂清基本都會這樣和司機師傅吐槽。想想也是,風景區那樣的地方蓋學校也太不現實了,住一宿民宿都貴的要死,蓋學校又不知道要花多少錢。
開學的時候,是一個晴朗的天氣。印樂清自己一個人是安排不下那么多的行李的。所以爸媽都去送她上學,同時,出游這種事對她爸媽來說十分難得。
為了體驗不同的交通工具,爸爸特意買了硬臥,印樂清看到硬臥都驚呆了,竟然有上中下三層,窄的很,走廊里還有一個可以折疊的小凳子可以坐人。
她沒有出過什么遠門,上大學就是去過最遠的地方,上大學才給了她第一次坐火車的機會。相比大巴車,坐火車的方便之處就在于可以很方便得上廁所。
印樂清一開始很納悶,為什么火車停靠的時候廁所不開放,后來真正去過一次之后才知道,原來火車上的衛生間的坑和外面是聯通的,直接就排放到外面了。
帶著繁重的行李,三人到了就快中午了。學校安排了免費的車輛接送,而且印樂清覺得分校區既然在郊區,那打車不知道要花多少錢呢。
本科都未曾體驗過一次學校提供的這種方便的印樂清決定就坐這個接駁車。
無奈人太多車太少,學校調度不開,現場的負責人跑前跑后也沒加快一點點速度。半個小時一趟車,三人大概等了有一個半點。
“從這里打車到學校也就70多塊錢。”印樂清爸爸說道,
印樂清自然是不敢相信的,她拿手機一搜才發現,出租車走高速也不算特別遠。不過她現在自然是不會打車了,畢竟“等都等了”,不差這一會兒。
經過漫長的等待,終于到了車上,有個學生會的師姐在車上給大家介紹學校的獎學金制度:一等獎學金12000,二等8000,三等6000,印樂清所學專業一年的學費是8000,這樣算下來,一等的是有4000的獎金,二等持平,三等還要自己掏點學費。說起錢的事情,大家都聽得很認真。
“要是拿到一等獎學金就好了。”印樂清這樣想。
辦完入學手續,就快到一點了,三人就去了學校開著的一個小小物美便利店買了幾個三明治和烤腸。不得不說這個偏僻地方的人倒是很好。
便利店里的烤腸剩最后幾個了,其中兩個有點小,于是售貨員說道
“就剩三個了,買兩個送一個給你們吧。”
“好啊”印樂清自然非常樂意。
宿舍樓里的阿姨也很親切地跟同學們問好,
“同學進門要人臉識別哦,哪個宿舍的,拿學生卡跟我領鑰匙啊。”
學校為新宿舍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
安排好印樂清,爸媽就走了,說要在外面住幾天,去旅旅游。
印樂清對這個分校區的初印象還是不錯的。畢竟宿舍很寬敞,還都是新的,有一個大大的陽臺,上床下桌,每個宿舍只有四個人。而且更巧合的是,宿舍四個人都是本校畢業的,其中還有沈立妍和印樂清一樣是保研的。
乍一看起來沈立妍似乎是一個很嚴肅的人。頭發烏黑發直,感覺又不太喜歡說話的樣子。但是后來印樂清才發現她笑起來眼睛彎彎的,頭發確實好。身高一米七,但吃的很少,身材特好,很喜歡打扮,會穿高跟鞋和漂亮裙子。她是每天都要畫眉毛的,她的畫法是把所有眉毛都剃光,然后再畫。這樣好看的小姐姐還沒有男朋友,問題就出在她太宅了,她喜歡看小說,很癡迷的那種。
另外一個舍友范佳佳是一個追星達人,她會去現場聽她喜歡的明星的演唱會,會激動地聽一個晚上他新出的專輯。和沈立妍是一個課題組的。
最后一個舍友古婉和印樂清是一個課題組的,身高一米六五,身材勻稱。喜歡電子產品,經常找兼職工作來支撐起自己的愛好。
開學的日子看什么都是新奇的,不過分校區很小,印樂清很快就轉完了,這里只設置了一個籃球場,一座還沒裝修完的教學樓,一個食堂,兩棟宿舍樓。換了一個新校區,即便本校讀研,也沒有那種物是人非的感覺。
印樂清在開學第一天就為了一等獎學金在奮斗,雖然還沒有開始上課,但是她已經上起了自習。
保研生和考研生是有差距的,她很多專業知識都快丟光了,害怕跟不上。
不過上自習也是不得安寧的,分校區是新裝修的,教室比本科時候的要大的多,裝修類似于新東方的教室風格,而且還沒有全部裝修完,所以上自習的一大阻礙就是時不時的電鉆聲。
另外還有這個樓里的工作人員,該說不說這個地方的人是真真熱情,他們似乎已經很久沒有見過人一樣的熱情。
“同學,你在這里上自習啊”,進來一個老頭問印樂清,并且把燈打開。
“這里的空調是可以開的,你看這個開了以后對應的空調風口就開了,你自己一個人就開一個吧,自己調一下。”
印樂清說“好的,謝謝您。”,內心卻在納悶“這態度也太好了吧,我還以為要把我趕出去呢。”
開學第一天晚上田東軍組織了一次課題組研一的聚餐,學校雖然地處偏僻但外面還是有一個小型商場的,有幾家零星商戶。聚餐選在了一家賣陜西菜的地方。
在這里很有必要介紹一下與印樂清同屆的同組同學,印樂清們這一屆一共有八個學生,
山老師學生有印樂清,江琳琳,戴秀敏,寧利;
李老師學生有齊尚,古婉,賀長星;
北老師學生只有田東軍一個;胡老師沒有招到學生。
在知道是他們這一屆是這樣的構成以后,康云英早就預言說山老師會分兩個學生出去給胡老師。不過后來發現她失測了,山老師將他的其余三個學生都分了出去。
雖然早就建了研一的QQ群,在上面也交流一些問題,但是畢竟八個人都沒有見過,一開始自然聊得不太開。但是一頓飯的時間也終究是讓八個人相互認識了,起碼先混個臉熟。
分校區的研一生活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