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的生活過的很快,一天山老師提出要召開線上會議,研一的同學要做文獻匯報,山老師、北老師和胡老師以及山老師學生們參加。至于為什么北胡二位老師也要參加,馬上就要揭曉。
“樂清,你是選精讀一篇文獻還是大致匯報三四篇啊。”江琳琳問到,
“我選精讀吧,太多了我看不完了,萬一老師們問問題呢。”
“也是,那我也就匯報一篇吧。”
線上會議那天,匯報的很順利,因為畢竟老師不在身邊,可以看提詞器和稿子。匯報完后山北二位老師也只是進行了簡單的提問就過去了,但是胡老師卻開始了他的“下定義”評價。
他對印樂清和寧利的匯報也只是簡單地提問,到了江琳琳和戴秀敏,
“小江,你這個匯報我剛剛聽了以后呢,感覺就是你分析的還是不夠細,你是考研來的是吧,我感覺還是基礎不夠扎實,沒有咱們本科直接升上來的這個同學掌握的全面。”由一篇文獻匯報直接扯到考研來的,甚至聲稱能看出基礎,估計也只有胡老師能做到。
“小戴,我是知道你的。你的這個匯報呢,我不知道你是緊張還是怎么回事啊,你這個匯報過程總磕磕絆絆的,讓我認為準備的不夠充分,或者是在這個匯報講ppt方面呢,能力訓練不夠。”借題發揮,他是擅長的。
江琳琳聽完后很不開心,印樂清說道:
“琳琳,沒事兒,胡老師他就這樣的,他就喜歡第一次交流給你下個定義。其實他一點都不對他說的話負責。”
江琳琳聽后說:“我也感覺他這樣說有點過分了,不過他是老師,咱也不反駁,聽著唄就。”
后面山老師說出了這次開會的另一個主要目的,那就是分課題。
山老師:“我根據咱們組老師們目前手里的項目呢,給你們分了四個小課題,咱們今天來分一分。”
山老師共享他的界面,展示出了四個課題,印樂清基于對課題組的了解,很明顯可以看出來,兩個是山老師的課題,一個是胡老師做的方向,另一個是北老師做的方向。很明顯,讓北胡二位老師參加會議的目的就在于此了。
山老師:“前面這兩個課題呢,里面一個實用性強一點,然后一個理論性強一點。”
“鑒于咱們這個實用性課題以后可能經常要出差,男生去做可能會更方便一點。而且呢寧利也是專碩,這個課題也就更加復合學校呢對專碩的這個培養要求,這個課題就分給寧利了,你們看好不好。”
寧利“好的,山老師,我也是希望做一些實用性更強的課題。”
山老師:“好,那還剩三個,剩下你們三個討論一下,然后咱們再說。”
山老師對分課題以后是哪個老師帶倒是只字未提。
江琳琳和印樂清都在一起實習,自然商量起來跟方便一些。
“樂清,你選哪個”江琳琳一向都是性格溫和,事情都和周邊人商量著來。
“我想選第一個那個搞理論的。”印樂清直接說。
“哦哦,剩下兩個我感覺也是理論性的啊”江琳琳說道,顯然她還沒有看出分課題是分學生的真正本質。這樣看來印樂清也不白白在組里混了這么久,她已經能稍微看出一些門道了。
“對,我感覺后面兩個一個是北老師帶,一個是胡老師帶,分屬他們兩個的課題吧。”印樂清直接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啊,這樣的,我可不選胡老師的,他那個方向看起來就難。”江琳琳屬于知難而退型的性格。
“那你就選第三個,我估計北老師應該會讓博士帶你。”印樂清說道,
同樣,印樂清和江琳琳也在線上給戴秀敏說明了情況,不過戴秀敏屬于迎難而上型的不信服性格,她對于選胡老師課題還是非常樂意的。
三個課題分好了,也就都給山老師說了。
山老師最后回復到“印樂清選的這個課題偏理論,由我和北老師帶;江琳琳這個主要是北老師那邊的研究方向,以后也就是北老師帶的多一點;戴秀敏這個主要是胡老師帶。當然了,如果遇到什么問題,可以找咱們組的所有老師尋求幫助,我們組的所有老師都是非常樂意解答的,也都有這個指導你們的責任。”
如今的情況,正如康云英所預測的那樣,考研招生是一回事,帶學生又是另外一回事。掛名不說,就是親自招生也會有后面轉導師的情況。
康云英來問二人開會的情況
“師妹,你們分課題了啊。”
“對,師姐,我選了一個xxx課題。琳琳選了一個北老師那邊的xxx課題。”
“樂清,你這個課題屬于咱組的老方向了,基本每個畢業的博士論文多多少少都要搞點這個方向的,可以參考的資料非常多。”印樂清完全沒有想到康云英會對組內博士論文了解到這種程度,誰搞什么都知道。她似乎低估了一個博士對自己的要求。
“琳琳師妹你這個課題也挺不錯的,涉及的實驗咱組內基本都能做,北老師那帶人你就放心吧,那基本就是手把手教學。”
康云英的一番話讓印江二人心里踏實不少。
接著康云英又問到,“另外那個師弟和師妹呢”
“寧利那個課題,山老師給他定的,說是實用性的,然后又要經常出差什么的,男生更合適些。”印樂清回到,
“秀敏的課題選的是胡老師那個方向的,我感覺太難了,我不想選。”江琳琳說,
“小寧這個課題應該和咱們現在實習的這個有關系吧,山老師的橫向課題目前也就這個比較缺人。”是的,博士對老師的課題方向研究進展都了如指掌。
“我沒仔細看,山老師直接給他分了就。”印樂清回答到,
“秀敏師妹這是迎難而上啊,她這個性格應該能經受住胡老師的摧殘,屬于越挫越勇型的。”康云英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和胡老師的博士莊振是同一屆入學的,他帶碩士的方法,康云英是見識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