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仲馬,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基督山伯爵》《三個火槍手》等。有一天,大仲馬教導(dǎo)完自己的歌劇回家,看見兒子小仲馬趴在桌子上寫文章。大仲馬興致勃勃走到小仲馬面前:“我最親愛的兒子,你在寫什么?”
小仲馬抬起頭,鄭重的說道:“我在寫一部偉大的作品,一部超越你的作品。”大仲馬笑了笑,鼓勵兒子說:“祝你早日成功,也許我們會成為一段佳話,父子作家。”
小仲馬非常崇拜自己的父親,大仲馬把他當(dāng)做自己的偶像,青年的時候立志一定要超過父親。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努力,小仲馬完成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茶花女》,他向不同的書商投稿。“你好,我上個月投稿了一部作品《茶花女》請問有消息了嗎?”
“《茶花女》故事情節(jié)一般沒有高潮,我們不會出版庸俗的作品,請再問問其他人吧!”一個書商果斷的拒絕了小仲馬。
“我認為《茶花女》是一個異想天開、不著邊際的人寫出的不切合實際,無中生有的垃圾之作,我勸你退出寫作的行列,以免成為整個行業(yè)的恥辱。”一個書商犀利的諷刺小仲馬。
小仲馬一邊修改,一邊繼續(xù)向另外的書商投稿。大仲馬得知后,幽默的給小仲馬說道:“兒子,你想成功嗎?我交給你一個秘訣,只要你下次寄稿的時候給編輯先生附上一封非常簡短的信,短短幾個字就行。這幾個字就是‘我是大仲馬的兒子’,或許情況就會好多了。”
小仲馬斷然拒絕了父親的建議,說:“我堅決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頭上摘蘋果,那樣摘來的蘋果沒味道。我不想憑借大仲馬兒子的身份獲得成功。希望別人介紹你的時候這么說,他是小仲馬的父親。”
年輕的小仲馬不但拒絕以父親的盛名做自己事業(yè)的敲門磚,而且不露聲色的取了十幾個其他姓氏的筆名,以避免那些編輯先生們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親聯(lián)系起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小仲馬絕妙的構(gòu)思和精彩的文筆震撼了一位資深編輯,這位編輯曾經(jīng)出版過大仲馬的很多書,對大仲馬的地址非常熟悉,他發(fā)現(xiàn)《茶花女》作者地址和大仲馬一模一樣,懷疑是大仲馬的作品,但是風(fēng)格卻和大仲馬的截然不同。他迫不及待的來到大眾馬家,想弄清楚這一切。
結(jié)果令他大吃一驚,《茶花女》這部偉大的作品和大仲馬毫不相干,他的作者竟是大仲馬名不見經(jīng)傳的年輕兒子小仲馬。
資深編輯困惑不解,疑惑的問小仲馬:“你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你的真實姓名呢?”
小仲馬自豪的說:“我不想站在父親的肩膀上,只有擁有真實的高度。站在父親的肩膀上,雖然一時間風(fēng)光無限,但是時間長了就會逐漸被人們遺忘。當(dāng)我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才能直達人們的心靈,讓他們永遠不會忘記。”
《茶花女》出版后,在法國引起轟動,人們紛紛閱讀它,上流社會人士還把閱讀它當(dāng)做基本素養(yǎng)。法國文壇書評家一致認為,這部作品的價值大大超越了大仲馬的代表作《基督山伯爵》,小仲馬一時聲名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