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叫卞和的楚國人以上山砍柴為生。每天卞和早早起床收拾好一切工具,就上山砍柴。中午的時候,他背著一大捆柴回家,下午去集市買掉,換些生活必需品。他的生活過得非常有規律,物質雖然不怎么豐富,但是豐富指數很高。
一天,卞河上山砍柴,唱著山歌,悠閑的走在山路上,突然,他被地面的一個東西絆了一下,摔倒在地上。便合起身,仔細一看,發現一個精美的石頭,于是把石頭裝在口袋中帶回老家。
便和把石頭給鄰居看,鄰居覺得這塊石頭是一塊沒經過加工的美玉,提議將它獻給厲王。并和覺得鄰居的話很有道理,于是背著石頭去見楚厲王。厲王聽說有人獻寶,心中大喜:“便盒如果這塊石頭真的是一塊美玉,我將賜給你良田十頃,豪宅一座,仆人無數,讓你過上等人的生活。我要讓天下的百姓都知道獻寶給我有天大的好處。”
辨別玉的專家仔細查看了很久鑒定的結果,是卞和所見的,不是一塊美玉,而是一塊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石頭。厲王大怒:“便喝,你竟敢戲弄本王左右伺候將卞和拖下去砍掉他的左腳,扔出大殿。”
沒過多久,楚厲王駕崩,武王即位,卞和感覺看到了希望,再次將這塊沒有加工的美玉奉獻給武王。武王組織辨別玉的專家鑒定得出同樣的結論:便和所謂的寶貝不過是一塊石頭。
武王大怒:“卞和,我聽說你獻假的寶貝給先王,先王憐憫你,留你一條性命,沒想到你死性不改,想繼續欺騙本王。現在本王砍下你的右腳,作為懲戒,給天下投機取巧的人做個警示。”
很多年過去了,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這個時候,卞河已經老了,他抱著沒有加工的美玉在楚山下面哭了三天三夜,眼淚都流干了,哭的雙眼開始流血。文王派人前去問個究竟:“天下被砍掉腳的人很多。你為什么哭的這樣悲傷呢?”
卞和神情非常的悲傷:“我不是為雙腳被砍掉而悲傷、痛哭,我所悲傷的是,有人竟把美玉說成是石頭,給忠貞的人扣上欺騙的罪名。”
楚文王派人將這塊沒有加工的玉進行加工,發現果然是一塊罕見的寶玉。為了表彰卞和楚文,王便把這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
學會執著與自信
卞河發現了一塊美玉,獻寶給大王,沒想到天上掉下的不是餡餅,而是一個災難,他被楚厲王,楚武王都認為成是一個大騙子,欺君罔上,騙取重賞,分別砍去他的左右腳。文王聽說卞河在楚山下哭泣,哭的死去活來,于是想問個究竟,卞河說明了一切。文王命人加工,發現了稀世之寶,命名為“和氏璧”。
如果不是便和執著與自信,可能和氏璧現在還依然被丟棄在深山之中,無法光照史冊了。我們不是缺少閃光的東西,而是缺少自信,在他們還沒有閃光以前,我們已經將他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