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忙碌之中過得特別快。
蘇漫錦把自己的日程排得滿滿的,有時跟家人或蘇旭昇一起去趕海,每周給蘇旭昇補課,有時在食雜店幫忙,每天晚上都給曾梅月和蘇玉美上課,有時去鎮(zhèn)上逛逛——說是要尋找商機。反正忙得不亦樂乎。
轉眼已到十二月下旬,年關將近,蘇家村在外打工的人們陸續(xù)回到老家。
家家戶戶開始大掃除,買春聯(lián),準備年貨,做炸果,炸肉酥,炸魚干......年味越來越濃。
曾梅月食雜店的客流量也明顯多了起來,營業(yè)額上漲了,小店的收入也隨之上漲。
景峰鎮(zhèn)上回鄉(xiāng)的人多了,望春風酒樓的生意更加紅火,需求的海鮮數(shù)量越來越多,蘇家趕海小分隊也更加忙碌起來。
這一個多月來,蘇進順和蘇玉輝擴大了趕海的區(qū)域,他們買了很多漁網(wǎng),攔截在海蠣柱之間,每天的收貨量也明顯增加。
......
臘月廿五一早,蘇漫錦起床洗漱后,喝了口水,就按照慣例到院子里做一套廣播體操熱身,緊接著練起了軍體拳。
這套拳法是上一世蘇旭昇在結婚后教她的改良版本,他說可以強身健體,也能防身自衛(wèi)。
她起初打著嫌累,就不愿意學。可他每天晚上愣是哄著她,堅持練習半小時后,才讓睡覺。
練著練著,她也喜歡上了這套拳法。
前段時間,蘇漫錦尋思著給自己增加點運動量,提升下體質,就又撿起來練習。
一套練完,她收了功,整張小臉粉撲撲的,連小巧的鼻尖都冒出了細汗。
“小漫,你這么早就在鍛煉身體啦,真是個自律的孩子!”
聽到身后傳來的聲音,蘇漫錦轉身,看清楚來人,當即揚起一個燦爛的笑容。
“盛榮伯父,您回來啦!”蘇漫錦放下毛巾,迎上去。
男人笑著點頭,摸摸蘇漫錦的頭發(fā),“快一年不見,小漫又長高了。”
盛榮比蘇玉輝大五歲,兩家是鄰居,蘇漫錦便一直喊他伯父。
蘇漫錦從小嘴特甜,在村里遇上了人都會禮貌地打招呼。
小姑娘五六歲的時候,每天坐在老屋東面的側門邊,玩著小玩具,看到來來回回經(jīng)過的人,無論認不認識,都會主動問好。
小姑娘也聰明,看到比自己爸媽年輕的,就喊人家叔叔嬸嬸。
看到年長的,就喊人家伯父伯母。
遇到跟爺爺奶奶差不多的,都喊人家叔公嬸婆。
乖巧的小姑娘,用萌萌噠的聲音問好,可把村里人稀罕極了。
盛榮家妻子生了兩個都是兒子,每次看到鄰居家這軟軟糯糯的小姑娘,可喜歡了。
“伯父,您是昨天回來的嗎?我都沒看到您家亮燈耶。”蘇漫錦問。
“嗯,昨天晚上到家都十點多了,你們家已經(jīng)休息了。”盛榮解釋道。
“您這次回來能待多久?是不是很快又要去臨省了?”
“是啊,那邊工地還得收尾,估計正月初七就得下去了。”
蘇漫錦想了想,覺得有些計劃可以提前。
“伯父,您家里有市區(qū)和臨市的地圖嗎?”
盛榮雖然感到有些詫異,但也笑著說:“家里書房有的,小漫要看嗎?我?guī)湍隳谩!?/p>
“伯父,我方便跟您過去看一下嗎?我有些想法跟您說說。”
盛榮點頭,帶著蘇漫錦回了隔壁的家里,從書房里找出了兩份地圖遞給蘇漫錦,讓她坐在客廳沙發(fā)上慢慢看,就去給她倒水。
1998年的紙質地圖跟蘇漫錦后世用習慣的電子地圖可不一樣,她仔細地辨認著。
蘇漫錦接過盛榮遞過來的水杯,又問:“伯父,您有鉛筆嗎?”
盛榮看著面前嚴肅認真的小姑娘,耐心地去找了一支削好的鉛筆,便坐在旁邊看著她在地圖上比比劃劃。
蘇漫錦仔細地在地圖上比劃著路線,又輕輕地圈出兩三個位置。
過了幾分鐘,她把其中一份標注好的地圖,遞給盛榮。
“伯父,您先看看我圈出來的這幾個位置。”
說完又接著在臨市鷺州的那份地圖上比劃和標注了起來。
盛榮起先還有些疑惑,后又詳細看了蘇漫錦標注的鯉州地圖,被圈起來的位置以及周邊的交通路線,讓他不由地感到震驚。
他十幾歲就走南闖北,承接城里的建筑工程,這幾年更是在鄰省與人合作,承接公家的廠房及職工宿舍的建設工程,算是攢下了第一桶金。
前些年,國家還實行著建國以來執(zhí)行的福利分房政策——“等國家建房,靠組織分房,要單位給房”。
盛榮跟股東們只要找各種辦法,爭取拿到公家的工程,便有源源不斷的錢賺。
可是,就在幾個月前,市場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
1998年7月22日,人民日報刊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zhèn)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23號):“停止住房實物分配,逐步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讓房地產(chǎn)真正走入了市場化。”
這個變化,讓盛榮和股東們都開始生出了要自己拿地開發(fā)銷售的念頭。
蘇漫錦記得很清楚,1998年是中國房地產(chǎn)的一個分水嶺,計劃經(jīng)濟畫上了句號,開始走市場經(jīng)濟的道路。
上一世,她第一份工作就是從事的房地產(chǎn)行業(yè),特意研究過國家房地產(chǎn)行業(yè)的發(fā)展歷程。
1998年的房改,可以說是中國房地產(chǎn)市場的誕生。它帶領中國房地產(chǎn)行業(yè)走向了真正的市場化,推動了中國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也切實提高了人民群眾的居住水平。
蘇漫錦在臨市的地圖上標注了2個記號,又將地圖遞給了盛榮。
“伯父,您會考慮回省內(nèi)發(fā)展嗎?”
盛榮的視線從手中的地圖轉移到蘇漫錦臉上,眼前的小姑娘正忽閃著大眼睛,認真地看著自己,等待答案。
他神色也跟著認真起來:“小漫,你標注的這些位置,是要建議我去拿相應的地塊嗎?”
蘇漫錦點頭:“只是供您參考。但您若選擇拿下這些地塊,進而開發(fā)出住宅來銷售,于您而言應該是新的機遇,未來二十年大有可為。”
明明只是個十來歲的小姑娘,嬌俏地坐在那里,可盛榮這時候卻從她身上看到了不輸自己的氣場。
他斂下了心中的驚訝,嚴肅道:“小漫,你告訴伯父,你是怎么知道這些地點適合開發(fā)商品房的?”
蘇漫錦對于這件事,在重生回來的第三天,就坐在學校的教室里梳理清楚了。
現(xiàn)在無非就是選擇在合適的時機,推動事情朝著自己計劃的方向去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