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沒有睜眼,但停止了打鼾。
“弟弟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學,是個名牌大學,而且還離家近!”
“老天有眼!”父親不但睜開了眼,而且還努力想坐起來。
“慢點,醫生說了不能一醒就爬起來的!”
見父親還在努力,肖鳳仙只好把他扶了起來。
父親自從三年前突發腦梗出院后,不但健忘,還聽不進別人的勸。
當然,更多的還是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
肖鳳仙帶父親到市里知名醫院掛了位認知障礙專家的號,說是老年腦,也叫阿爾茲海默癥,俗稱老年癡呆,無法治愈,只能用藥物來讓它發展得緩慢些。
父親不到六十歲,與這老年癡呆掛不大起來,應該還是腦梗引起的后遺癥吧,所以肖鳳仙又找了位腦梗專家看。那專家講能好起來,配了一種一千好幾的藥。但連吃了三年了,仍不見效,反而更糊涂了:出門找不到回家的路;在家找不到廁所;喝水往脖子里灌;飯和藥沒吃,硬說已吃,剛吃過,硬說還沒吃;記不得自己的年齡;而日期什么的更是前看后忘。
人生在世,難得糊涂,是一種灑脫和睿智,但一直糊涂,可就一言難盡了。
生活不能自理帶來的無用感讓父親由苦惱進而怨天尤人,之前沉默寡言的他,得了這病后就像換了個人似的,隨時都能火山爆發。
而他一發脾氣,肖鳳仙就遭殃——父親總能歸結到是肖鳳仙造成他甚至這個家現在這個地步的罪魁禍首,罵過了還要朝她亂扔東西。
雖然肖鳳仙家并不住底樓,但父親的罵聲響,而且經常翻來覆去那幾句話,導致她一出門,就會碰到異樣的眼光或被人指指點點。
肖鳳仙雖然心里難受,但她更擔心的還是父親和弟弟。
因為父親發完脾氣后又會痛哭流涕,拼命打頭,說這么活下去還不如早點死了算了,早點死還可以讓肖鳳仙早點解脫。
因此弟弟不在家,肖鳳仙寸步不敢離開。為怕父親晚上想不開尋短見,她索性把床鋪也搬到了父親的房間里。但距離越近,肖鳳仙成出氣筒的機會也就越多,反正就成了惡性循環。
雖然除了周日,讀高中的弟弟平時晚自習回家都要十點多了,其時父親都已睡著了,但沒法保證父親在節假日尤其是寒暑假不發脾氣。他這一發脾氣,小區里的人都能聽到,更何況是同處一室的弟弟呢,她好幾次看到弟弟在書房里發呆了。
其實,父親腦梗出院后就已經影響到弟弟的學習了。
當時弟弟剛收到高中錄取通知單,他是踩著最低錄取分數線進的重點高中,主要是理科偏弱。原本是打算上暑期補習班的,因為到了高中,是沒時間補的,差距會越來越大。但因為父親的情況,不允許肖鳳仙繼續開飲食店,家里沒有了經濟來源,弟弟不肯上。所以雖然他很努力,但理科成績還是拖了他的后腿,在班里是中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