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半天不知道起什么標題,干脆就叫無題好了。
現在回想起來,挺諷刺,挺無奈,挺心酸,挺…..不是滋味。
話說回來只是短短幾個月的事,但又說回來好像是從二十歲到小四十歲愛情成長的事。
我不想從頭到尾仔細的回顧我那些所謂的戀愛史了,無非就是各種奇葩的相親經歷,只不過這一次又新添加了一些佐料而已。
隨著我身邊的同齡人一個個結了婚,又一個個生了娃,從一胎到二胎到三胎,從幼兒園到小學到初中再到三胎都開始上小學了,我依然孑然一身,從一個單身的理發師到一個單身的影視梳妝師,再到一個業余的服裝制作者。
我想每一個單身的人都是有問題的,只是自己發現不了問題罷了,也許是包容心不夠,也許是太不能委屈自己,也許沒有奉獻精神,也許太過自私,也許過于要強,也許過于理想,也許是看瓊瑤劇看壞了腦子……….也許……….只能由第二人稱視角告訴我了。
姨媽已經退休了,舅媽也即將退休了,所以她們這幾年的很多精力都用在給我介紹對象上面,我了解她們的良苦用心,也很想交一份滿意的答卷,很想像勝者為王里的父親說的那樣,昂首挺胸的和自己喜歡的人去結婚,堅持一直堅持了很久的原則,跟他們大聲的說,我找到了,就是這個人,我非他不嫁,像贏了世界一樣。
但是電影終歸是電影,現實終歸是現實,我們看不到結果,也預測不了未來,我們不知道到底哪個才是我們真正的白馬王子,所以我們不停的在愛情路上試錯。
我不知道別的女孩子是什么樣子的,我生在貧窮的農村家庭,所以真的窮怕了,骨子里很要強,不會想著伸手和男生要錢,也不允許將來自己把自己的命運交到一個男生的手里,失去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權。
我二十一歲爸爸去世,我現在也不能準確的說出來爸爸的去世對我到底意味著什么,但是生活的選擇告訴了我們答案,我和哥哥相繼因為父親的離世妥協結了婚,又相繼離了婚,妥協是因為當時身邊所有的聲音都在告訴你為了你的媽媽你應該在農村離她近一點,這個年齡你應該讓你媽少操點心,趕緊解決你的終身大事,愛不愛不重要,適合不適合不重要,有沒有未來更不重要,好像結了婚我們這個家庭就翻身奴家把歌唱了。
顯然生活會給你一拳重擊,告訴你這不是一個正確之解,緩過神的我們結束了錯誤回到了正軌。
爸爸的離世,讓我們家變得有點微妙,媽媽過的謹小慎微,我過的謹小慎微,哥哥也過的謹小慎微,感覺每一個人都像一個易碎品,都在小心的維護著家里的另外兩個人。
媽媽會在暗地里告訴我,讓我自己攢點錢,別亂花錢了,如果我哥哥找了對象,我就得離開這個家了。
我哥哥會說,他不會那么著急找對象,怎么也得把我終身大事解決了,要不他結婚了,我就該被掃地出門了。
我對自己說,我應該對自己說什么呢?
我不會像哥哥一樣拒絕家里給他安排的相親。不是我想相親,也不是我需要愛情,是因為我太著急想要一個家了。
我想至少我爸爸在的話,不管平房還是樓房,我的家我是可以理直氣壯的回去的。
堅持了這么多年,因為一套二十萬首付的房子,選擇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跟他一起還著貸款,一起生育孩子,一起過這平淡而又看的到頭但是看不到自己的生活,實在下不了決心。
所以我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又倔強又堅強,別人都覺得你很拼,只有你自己覺得還不夠,感覺生活中的每一個時間的放縱,都是一種罪孽,于是過上了越努力越負債的日子。對生活滿滿的無力感,但又只能靠自己。
姨媽舅媽也看透了我找對象的標準,慢慢的也把相親對象提了一檔又一檔。
期間介紹過醫生,也介紹過公務員,學歷也越來越高,其實談過之后就會發現,職業學歷不代表什么,不是找一個好的人,是找一個本身就很好的人,不僅僅是這些表面的裝潢。
舅媽他們最后給我介紹的對象感覺就是照著我的標準搬過來的,有學歷但不是一個自負的人。有同理心,會做飯,兩家還比較熟悉,一切好像都是那么美好,姨夫特別特別開心,每次打視頻都會主動湊到屏幕前,情緒一向穩定的姨夫都感覺要控制不住他的笑容。
過了年后劍走偏鋒,兩個人的關系戛然而止。一直沒敢給他們打電話,不知道該怎么交代。估計他們猜到了,隔了很久發信息過問了一下,如實交代。給姨媽也看了部分截圖,姨媽問我,為什么說話這么卑微,對呀,為什么說話如此卑微…….我在想我的底氣在哪里呢?
又隔了好久,情緒有所緩解,給她們回了一個視頻,明顯的感覺到她們對我這次談戀愛失敗的失望情緒,姨夫也沒有再湊到屏幕前面了,姨媽一直在前面打圓場說,你姨夫昨晚喝酒了,這會還沒緩過來呢,也不太想說話。是呀,我不僅沒有談成這段戀愛,而且還讓男生如此看輕自己,可以講話如此不用顧及自己的感受。兩家如此熟悉,我好像丟的不僅僅是我的愛情,還是姨夫的臉面。
姨媽還想給我介紹別人,我拒絕了,其實我心受傷了,我在自己給自己療傷。一段用過心的感情即使是假的,怎么可能那么快抽身出來呢?
我不恨他,但我也不想愛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