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記載開始,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是光著身子來的,沒有一個是穿著衣服來的,有一個口含寶玉的,那是小說。每個人走的時候,一輩子的名利權情也帶不走一絲一毫,帝王權貴陪葬的金銀珠寶一部分成就了盜墓者,一部分成了文物。
具體的這些帝王權貴有沒有享受到寶物的好,真的不知道,也沒有文字記載。
有智慧的書籍經文說帶走的是業力,什么是業力,正向的,負面的,導致什么后果,也沒有專業的研究反饋,倒是一些文學作品如聊齋等,通過小說家的想象力補充了這后續的環節。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奈何橋,孟婆湯,沒喝過的人不知道,喝過的都是另一個世界的人,任何鏈接必須有物理基礎和物質條件,古時沒有對微觀科學的研究,統一用通靈代替。
現在科學發展迅速,都能從太空傳回影像,但依然不能從我們又熟悉又陌生的靈界傳回只言片語。
是真的不存在,還是真的沒有鏈接。沒有人知道,每個人憑借自己的認知來理解。
祭拜,上香,冥想,甚至迷信。
對不了解沒見過的一概批判也是迷信,是對自己判斷力的迷信。
一部分人正在追求名利權情,有喜有悲,有痛苦,極少數的一部分已經到達巔峰,依然有喜有悲,有痛苦,只不過山頂的人與山下的人那個痛苦的點不同而已。
一輩子由一天天構成,每一天如何過才有意義,七情六欲,名利權情,酒色財氣,一大堆的不能抽身,不好推脫,忙綠,深陷其中。
多渴望能有一個安靜的時間好好來看看自己,內觀一下。究竟什么是追求的目標。究竟什么才是快樂本身,才是生命的意義
我們活在各種認證和評判當中,老師的認可,家長的認可,社會的認可,朋友的認可。
更多的認可,可能會帶來更多的快樂,但是我們真的快了嗎?
我們本來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在母體成為人的那一刻,除了雙胞胎之外,是百分百排他的,在母體中不用專家或是老師的教育就能生長,是因為順其自然,在幼兒園之前,餓了吃飯,渴了喝水,困了睡覺,那時候我們的生命力是很旺盛的,稍微有點病毒身體就會進入一級戰備,發高燒。
后來懂得道理,學了知識,有了目標,反而吃不香了,睡不著了,是因為名利權情帶來的困擾,是因為社會,群體認可與否帶來的煩惱,這些對于生命本色最有什么意義。
生命本身是過程,所以,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快樂的本來意識是什么,人生的本來意義是什么,是體驗,是經歷,是感悟,螞蟻生命如果足夠長,那么我們和螞蟻有什么區別。
如明春一般投機專營,如白家老大一般岸然道貌,都不能保的順風順水到達盡天命,如果有彭祖,應該越活越有經驗,為什么天下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