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論靈識種子
靈在沒有與有機生命體結合之前,是超微狀態,是一顆顆種子,就是靈識種子。
它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中的一種,是碳基生物的一部分,如果生命是一幅拼圖,種子就是拼圖中的一塊,肉眼不可見,種子攜帶宇宙信息,指令。每個種子攜帶的指令不同。
指令,信息以特殊的編碼排列。
編碼的排列從植物,動物,人逐漸復雜。
靈識種子與有機體結合,有機體就開始生長。
靈識種子在未與有機體結合之前,會互相影響,互相學習,大體分三類,適合于人類的靈識種子生長,行動,思想具備這三種指令。動物的靈識種子具備生長,和行動的指令。植物的靈識種子具備生長的指令。在互相影響的結果之下,會產生一部分跨界的靈識種子,這些跨界的種子和有機體結合,就會產生特殊的結果,超人或傻瓜,或又特殊技能的動物,或變異的植物。
靈識種子特征之一永生不滅,就像碳基原子,不管發生任何化學變化永遠是碳元素。
除非是超極端情況,超高壓,超低或超高溫,但是這種情況自然界中幾乎沒有,所以靈識種子可以永生,從一個有機體換到另一個有機體。
靈識種子具有指令性,基本沒有記憶存儲,沒有物理基礎,太微小了,當靈識種子更換有機體的時候,是不帶走記憶的。
在這些靈識種子當中,會有一些有超能力的,可以儲存一部分記憶。這是一種注定的結果。
比如說活佛轉世,一代一代的,就是尋找永生不滅,的那個靈識種子。
靈識種子行動能力弱,基本一個地區的種子都只會在一個地區存在。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樹,只是葉子相似,它們的果實味道不一樣。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不一樣。
古人理解是水土不一樣,其實是水土空氣中所含有的橘子的靈識種子不一樣,淮南的是橘子的靈識種子,淮北的是枳的靈識種子。
大自然的獅虎帶到動物園馴養,下一代雖然還是獅虎,但是野外的生存能力不行,就是這城市里根本沒有大自然的這些原生的野獸的靈識種子。
在歐洲的亞洲人,雖然外貌還是沒變,但是感覺一下就能看出來,舉手投足,眼神,甚至體型體態更接近于生活的地方,環境影響,食物影響,環境中,食物中都受地域性靈識種子的影響。
靈識種子更像一部接收頻率的轉換器,通過接收頻率轉換成指令給有機體,有機體自身的一套系統開始工作,呈現出的就是我們能看到的,植物生長,動物活動捕食,人類不斷發展創造社會的現實狀況。
各種不同的靈識種子的頻率可以改變,越高級改變的范圍越大,植物的頻率范圍是最小的。動物的感應頻率范圍沒有人類的廣,但是因為動物沒有思考力的影響,感應頻率的能力遠遠高于人類。
人類要想感應到頻率很難,因為不夠專注,不夠純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