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時候每門科目都有成體系的筆記,可惜時間不夠,在這里整理。
我們優化了相當長的時間,主要還是遺留的問題太多。
樣式可以分析一下其他人的邏輯,自己的局限性同城都很大。
【關于時間分配】
2017年6月2日:協調進度,定期項目
2017年6月3日:分析應用中的矛盾,模塊中的理論支持
2017年6月9日:注意休息,統籌進度與設計
2017年6月10日:時間分配與處境的沖突,削持無用的
【時間表】
2017年6月3日
7:00-9:00:晨跑,早餐,打印,晨跑的代價太大,提前一小時,先喝咖啡
9:00-12:00:看書,閱讀與文件處理相關的事項
12:00-2:00:中飯,記單詞,冥想
2:00-3:00:能力訓練
3:00-4:00:掃描
4:00-5:00:解決非閱讀與文件處理的事項
5:00-6:00:總結
6:00-7:00:晚餐
7:00-8:00:游戲,取消游戲時間
8:00-10:00:電影,推后看電影時間
10:00-11:00:洗澡,鍛煉,再分配晚上的時間
——這不是高考前的時間表嗎,為什么當時會有“游戲”和“電影”這種選項?
[2024-05-08]純粹的筆記整理已經喪失意義了,我們之前的聽課筆記,實際上如果當時有ipad應該是才是最優解,紙質筆記永遠會需要再電子化,我們做筆記的方式,繞了一圈,還是回到了高中的模式,只言片語的,沒有框架,沒有主干,不能背誦,思維導圖不適合用來處理過多節點和過多文字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