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有希望:77找茬來了?
老人嚴肅的看著吳挺,自信滿滿的說:“你如此大肆鼓勵這天山院這樣的學府,教給這些農民,匠人讀書認字。還讓我們讀書人,給這些粗人當先生。不是有辱斯文是什么?這些來你們這里的讀書人也是沒有脊梁的,讀書人的風骨都那里去了?”
吳挺被老人說的一愣一愣的,吳聰聽著也覺得有道理。
“風骨是啥?”蘇小小聽的糊里糊涂的。
孫均尷尬的咳嗽一下,自己本就是粗人,人家讀書人說的道理,就算聽不太懂,但是也不好這么直白的問出來。結果自己這媳婦,真是,真是不拘小節。
“李程希,你知道嗎?”蘇小小不死心。直接轉頭問李程希。
李程希皺皺眉頭,看著蘇小小說:“不太知道,愛迪給我的翻譯,就是風指風度,風采,是外在的言行舉止,骨,指的是骨氣,氣節,是內在體現道德品質。這老人家嘴里的讀書人的風骨,估計就是他們追求的一種理想狀態,比如城破了,不是拿著刀子去拼命,而是先把老婆孩子勒死,然后自己勇敢的跳下水井,這個叫什么城破殉國。應該這是最符合,他說的風骨。”
李程希的聲音不大,但是因為大家都很安靜,居然每個人都挺的清清楚楚的。
尤其最后一段,先把老婆孩子勒死,然后自己跳水井的文人風骨。
老人老臉一紅,不對嗎?這是多么值得稱贊的行為,只有君子才有此作為,為國殉節。怎么從這女子嘴里說出來,竟然如此不堪?
“他們如此,如此不畏死。為啥不去拼死一搏?殺一個夠本,砍兩個還賺一個。”蘇小小驚訝的瞪著大眼睛,捂著嘴。
“嗯,聽說,一個官員家里幾百口,房梁都掛滿,連后面跳井的,都沒死,因為井滿了。”李程希認真的解釋。
“噗呲。一聲,吳聰沒憋住,直接笑出聲了。結果大家都看過,嚇得吳聰,立馬把笑憋回去了。
“你這刁婦,如此巧言令色的侮辱我讀書人的為國殉節。是何居心?等我回到京師,一定好好和官家參奏。”老人氣的已經瑟瑟發抖了。
李程希轉頭看這個有著雅致別號的老人,認真的問:“老人家,你猜那些殉國的讀書人最后一刻在想什么呢?”、
“啊!”老人愣住了,這個問題,自己沒有想過,想什么?誰知道他們想什么,對于老人來說,這些人不過是折子里的一個名字,一段話,比如城破,侍郎周偉一家52口自殺,殉國守節。
“沒人知道,對嗎?”李程希認真的說。
“沒人知道,這些讀書人的最后時刻,是為自己的忠君愛國而感動,還是為自己作為文官,死命上書,搞死那些要保家衛國的武將而后悔?還是他們在懷念當初的意氣風發的十年寒窗,終于一朝金榜題名的激動。終于可以在這個世道到展身手了。
但是,但是這個亂世,百無一用是書生,在屠刀面前,之乎者也似乎沒啥用。有人聽嗎?手起刀落之后,就是身首異處。禮儀道德之后,換來的是妻女衣衫不整的折辱而亡。”李程希決定開誠布公的好好和這讀書老人白扯白扯。
老人面色凝重,他以為,李程希會惱羞成怒,會嬌羞,會惱怒,會拂袖而去,沒有想到是,人家居然長篇大論。
“你所謂的文人風骨,看似殉國忠義,不過是及逃避亂世的一種方法。還能在死后,給自己搏一個好名聲。但是這種方法,就算死再多的人,掛滿房梁,填滿水井。尸山血海,漫天冤魂。都無法創造出一個太平的世道。”
“哼,那你說,如何創造出一個太平盛世。動嘴皮子的人,老夫見多了。侃侃而談,老夫,不比小娘子遜色。”老人冷哼一聲,一臉不屑,說大話誰不會?
“太平盛世?要想要太平,實力永遠是維護正義的基礎,重視軍隊,國防才是真正外交的后盾。工業進步,糧食無憂,才能大力發展社會。尊嚴,只是在劍鋒之上。道理,只有在火炮的射程范圍內,才有人和你講。”蘇小小這次直接給老人講。
(蘇小小的這段話,借用:艾躍進教授的幾句話)
幽溪先生張孝忠沉默了。如今朝堂之上的文官,一個個,都要求和談,都要求官家以德,以仁治國。武將們就算想打,想殺的。但是他們的嘴皮子哪里說得過言官。每次大殿之上,紛紛落敗。
“老朽受教了。不知道,小娘子師從何人?可否告知尊師大名?”張孝忠
“國家有如此能人義士。真應該出世輔佐官家,重現翰湯之雄風。”張孝忠心里這么感慨,直接說出來。
“翰湯之盛世雄風?是啥?”蘇小小問道。
幽溪老人很無奈,這兩個女,看似學富五車,但是有時候,又憨傻的似鄉野村婦一般。但是,這兩個小女娘,一張嘴說出來的東西,到是有意思的很。張孝忠搖搖頭,還是張嘴給李程希和蘇小小解釋一二。
“那大瀚王朝的文帝之治,史書記載京師之錢累巨萬。灌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盈積露于外,之腐敗而不可使用。”老人慢慢背誦著史料,臉上是向往的光彩。吳挺和孫均聽得連連點頭。連吳聰就忍不住,拍著茶幾叫好。
“這咋和周老師說的不一樣呢?”蘇小小轉頭問李程希。
“他們為啥覺得超量發行貨幣,覺得是件好事呢?那時候好像漢朝隨便鑄造錢幣,連小藩王都可以鑄造錢幣。目的就是為了換取老百姓手里的財富。這種獨斷的貨幣發行權,造成的通貨膨脹。史記平淮書記載,大瀚有一個年代,當時的物價,一旦米要萬錢才能買的到。你想想是什么概念。秦朝末年,那么混亂的軍混戰,搶咸陽,一旦米才買十幾錢。這和后世的津巴國一百萬買一卷擦屁股紙是一個道理。”李程希也不理解,轉頭和蘇小小探討。、
吳挺聽得明白,張嘴說道:“這就是你要求收購的糧食,不能太低,要給農民足夠的補助。但是,糧食價格一定要壓的非常穩定。也不能過度的挖掘銀礦,鑄銀錠。”
“對,就算糧食豐收,也不能谷賤傷農。要發出去補貼,讓農民狠狠的賺一筆,否則,誰種糧食。多出來的糧食,可以開發成其他的產品,提高價值,比如做成干面條,賣給外面的軍隊當軍糧,價格可比小麥高多了。尤其如今,曼娘解決的如何分辨小麥和毒麥的問題。我們西陲的面粉,干面條,非常受歡迎。沈家的買辦們都非常滿意。”李程希點點頭。
吃飯問題,吃飽問題,終于在去年得到了解決。下面就要解決工業,提高生產力,養殖業。沒有糧食,養殖業根本發展不起來。人都吃不飽,你那啥喂豬?
張孝忠聽的明白,他不是傻子,一下子,就聽到關鍵之處。沒有插嘴批評,沒有出言諷刺。老人家就是這樣靜靜的聽著吳挺和李程希的對話。他心里雖然不是100%的贊成,但是細細想想,這女人說的竟然都是道理。
“那大湯王朝的盛世長安呢?”張孝忠這次是提問了,他可不想,在引經據典,然后被啪啪打臉。
“那我不知道,但是如果,你的嘴里的大湯王朝真的兵強馬壯。請問那個叛軍的胡安是有多腦殘,才會發動安天之亂?肯定是他和他的手下一路從河北到長安,看到不是太平盛世,而是餓殍滿地,赤地千里。然后長安里,花團錦簇,如夢如幻的大家都活在夢了。他覺得,有發動叛亂的機會和條件。所以他們才敢起兵,挑戰那個帝國。”
李程希沒有去過那個大家嘴里的王朝,石頭在那里,但是他去的時候,已經是叛亂開始。石頭和他的唐莉莉,攜手御敵,積香寺一戰成名。石頭后面開戰役總結會,有和大家分析。所以,李程希記住很多。
張孝忠已經完全忘記了眼前的是兩個女人。他覺得,自己好像回到了少年時代,大家呼朋喚友,飲酒作詩。興致起來開始討論治國安邦。那少年郎的雄心壯志,那治國安邦的理論說起來一套一套的。
“所以吳璘將軍收流民,開荒地。就是不要造成餓殍遍地,赤地千里的慘狀。我說為啥,川蜀之地,最近叛軍幾乎沒有,流民也不怎么鬧事。”孫均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是的,都吃飽了,老婆孩子餓不死。誰會把腦袋別在褲腰上,和叛軍干那打家劫舍的事”吳挺點點頭。這也是李程希多次和他講,必須要把流民留下來,否則,叛軍,土匪,就有取之不竭的兵源。
“老人家,我們教給工匠,和農民識字,是因為,我們要整理他們的知識和經驗,把有用,高效的技術,一代一代的傳下去。我佩服文人的風骨,但是我也不鄙視匠人的匠心。你們用筆,捍衛者道德,你們用道德,約束著高高在上皇權。那些匠人也一樣,用自己的畢生所學,出產糧食,供養百姓,大夫,君王,士兵。”李程希看著幽溪老人張孝忠,認真的說道。
“而且,這天山院,這里本來就是農工學院,不太符合您的身份。7天后,我們遠山書院,要開詩詞講解論壇,歡迎您來參加。估計,您會非常喜歡。聽吳聰說,您也是詩詞大家。”李程希笑瞇瞇的邀請。
俗話說,伸手不大笑臉人。張孝忠被李程希的大帽子扣的舒服極了。那里還會生她的氣。尤其古代知識分子,最尊重的就是讀書人。幾番較量下來。張孝忠已經把李程希和蘇小小規劃到了高級知識分子的行列,自然刮目相看。
古人,向來以詩會友。能參加詩詞會,這是很榮幸的事情。張孝忠自然很是開心。
“那里,那里,小娘子,過獎了。那里是大家,完全是世人謬贊。”張孝忠哈哈哈的大笑。
“吳聰,你帶著幽溪先生下去休息。可以安排在云山書院的宿舍那里,晚上,我們給幽溪老先生接風。”吳挺轉頭和四弟吳聰安排。
那張孝忠心滿意足的帶著孫女離開了。啟程去了涪陵城外的云山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