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意義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會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社會人們就會對活著有不同的感悟。簡單的活著就是生命的存在,而更有意義的活著應該就是精神的追求吧?
在讀余華筆下的《活著》之前,我以為他寫的是一個勵志的故事,是會激勵現在不知所為的我努力前行的故事。分三次把它看完了,心里百般滋味……在我看來,它講的是主人公福貴身邊的人一個一個殘忍的離去,而他孤獨老去的故事。
讀這本書讓我兩次落淚,淚點卻不是他們活著的勇敢和堅持,而且面對生命殘忍終結的痛。第一次是福根兒子的離世,一個瘦弱的少年的血一點一點被抽干后,再也沒有起來。只因為縣長的女人生孩子需要輸血,校長讓學生去獻血,也僅僅因為他的血型能匹配,所以他們一遍又一遍的抽,直到他的血被抽干……第一次看到這里我就看不下去了。因為在余華筆下,人物刻畫的太細致了,我已完全融入了角色里。作為一個母親,讀到這里我完全是強行將自己抽離了,已然淚流滿面。這完全不是我所期待的活著,而這卻又是真實的活著。過了一天我又開始接著讀,里面有太多太多真切的生離死別,卻沒有太多的人情冷暖,那個時代窮苦人民的生活狀態體現的淋漓盡致。
今天讀最后一部分時,唯一一個地方溫暖了我。那是福根女兒生孩子時,醫生問他女婿保大人還是保小孩?他豪不猶豫的選擇了保大人,觸動我心靈的地方卻不是這里,而是接下來醫生告訴他生的是兒子,而大人也保住了時,我心里的那份安慰和喜悅,不自覺的為他們喜極而泣,這是開心和祝福的淚水。然而轉折的太突然,我的開心還沒有來得及收住,就寫到福貴女兒突然大出血離去了。此時的心情已經無法形容,只嘆為母不易,生命的傳承和延續突然就不那么高尚了。接下來就寫到他老婆、女婿、外孫相繼離他而去。最后陪他活著的是一頭老牛,老牛陪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福根是實實在在的活著,而且也僅僅是活著,和我所期待的“活著”相差甚遠。但又想想我們不也就是為了活著而活著嗎?只是每個人活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格局,不同的心境和不同的追逐里而已!然而在這浪濤洶涌的2020年,不得不感嘆——活著就好!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