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淡淡的天空下著淅瀝瀝的小雨。
今天到處彌漫著鮮花盛開,美麗的康乃馨系列也是比平時高出幾倍的價格。
“這?今天是什么日子嗎?”美云好奇的問。
“今天是母親節”子君沉浸在修剪玫瑰花的喜悅中。
“我們的中華母親節不是農歷四月初二嗎?還是你告訴我來著”美云疑惑的說。
“美國的母親節,我剛才少說了兩個字”子君抬起頭,輕柔的呼吸玫瑰花的清香。
美云開心的講述著她們家種了很繁盛的黃花菜:“到時候和我一起去摘黃花啊!母親節可以送給阿姨,而且你有空就來我家嘛!多摘一些黃花曬干煲湯喝,外面賣的黃花干還挺貴的哦!”
看來美好的東西,會使人銘刻于心。美云一直記著子君說過的話,心里很是開心,也有小小的感動。當他人把自己說的話當回事放在心上時,這種感覺美妙極了。我們中華母親節是農歷的四月初二,是以孟子的母親,孟母為母親形象而設定的母親節日。農歷四月初二就是孟母生孟子的這一天。
而我們中華母親節的母親花,是萱草花,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忘憂草。從《詩經》的時代開始,“忘憂”是萱草的主要意蘊之一。它的文化價值最主要的幾點就是:忘憂,宜男,孝親。
孝親:主要代表就是母親。“北堂植萱”即為母子之情。
“北堂植萱草,忘憂母親花”要記得:我們中華母親節是農歷四月二日。
散步一圈回來,購買了一些水果。下午打算一起看個電影,喜歡家庭影院的簡單舒適,坐著躺著都會很輕松,也沒有旁人嘈雜的聲音。
美云找到一部韓國電影《首爾怪談》。“看看這部吧,據說是一部恐怖片哦!剛好你也會韓語”。
“那你呢?”子君準備好看電影吃喝的食物和飲品。
美云笑咪咪的摸摸子君的臉“我就看字幕啦!誰讓我不會那么多語言呢?”
就這樣,兩個人在黑乎乎的空間看恐怖片。除了偶爾零食袋子的聲音外,四處還真有點陰森森的感覺。這樣的感覺來自于劇情和情景的“幻想世界恐懼心理”。
這部電影就像臆想作品。它是分段講述的小故事,沒有起因,沒有結果。就只是獨立一小片段的驚悚體驗。直到看到第7片段,看到了有關“漢字”的內容,這一小部分完整的抓住了的影片感官。
第7片段,內容是“冥婚”。主要劇情就是一位帥氣的畢業生面試一家要求嚴格的企業,意外被錄取,其目的就是培養成為冥婚對象的故事。
在男孩應試過程中,面試官給他一支紅色的筆,讓他用“漢字”寫出自己的名字,并且了解到他的生辰八字,細致到出生時辰。就這樣,最后成功步入冥婚局中。
到底有沒有冥婚,我們沒有真切的依據。子君疑問的可不止這一點,而是整個劇情背后更多的涵義。
打開電腦,她們一起查閱了相關資料。內容有好有壞,在科普標題顯示:“一種迷信陋習”。
“明末清初的…殘余現象?難道真的有這些事情嗎?”美君一字一句念叨著資料上顯示的內容。
子君仔細查閱了相關電影作品,以及歷史資料。再回顧到電影原型片段中做對比。子君的偵探精神立即點燃“美云你看,紅衣女是不是倭國的風格?齒蟲,科幻方面,是不是很像米國的風格?逃生游戲,這是眾多米國片的風格,比如迷霧?小屋?”
美云立刻明白了過來“對!是這樣的,而且,米國也有很多女巫片啊!以及什么小丑,女巫,幽靈,魔鬼等等。”
那!為什么偏偏只拍攝這樣被糾正的迷信陋習?而且要用上:漢字。
導演是誰?子君翻閱資料。
“洪YJ,H國導演”美君一邊查閱資料一邊碎碎念“我看看他還有沒有其他影視作品里是否出現類似的內容?比如出現漢字等。”
“我找到了”子君很平靜的講手里的零食放到一邊桌子上。
“你看,他一共只有三部作品。2部分別是韓國都市怪談2,一部是首爾怪談,沒有其他的了。”美云指著資料中的顯示內容分析的條理清晰。
在我們各種恐怖片中,有趕尸,僵尸,鬼魂,妖怪等。但是冥婚這種類型并不常出現在我們本土文化影視中。時代在進步,每個國家,甚至可以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進步拐點。
我們不能去猜想他人的想法和用意,但我們可以用一個更加和平,和諧完善的方式去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一切或許更好。也許對方是想表達對各國恐片劇情的精髓文化,或者對其他國家的歷史封建遺漏了解的比較資深,再或者聽過一些異國風俗藝術。但都不應該是渲染或丑化其它方面的目的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