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幾天后,媒體、自媒體什么的都蜂擁而至,考古隊的隊員們都很奇怪:為什么那么早就進行報道?這不是添亂嘛!
確實,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大家紛紛議論:
“以往我們考古挖掘,都是結束了才有國家層面的媒體來采訪報道一下,這回怎么這么早?還這么大的動靜?”
“估計是這次考古挖掘意義重大,所以要早宣傳吧?”
“那為什么還要求咱們不要對外透露一絲消息?”
“這個,我也不明白。”
“或許,是為了成績?”
“嗨,頭兒的心思,你別猜!”
“為什么有那么多外國記者?”
“大概是這次的考古發現太轟動了吧?”
“那也應該咱們國內報道之后,國外才有反應,怎么這次反應這么快?簡直是同步!”
“嗨,誰知道呢,咱們甭管那些,干好自己的活兒就行了!”
那些媒體、自媒體什么的無孔不入,大家都盡量躲著他們,可還是免不了被抓住采訪……
考古隊的隊員們一直在努力工作,但隨著媒體的涌入,他們很快發現簡直無法躲避被采訪的命運。記者們、播主們、網紅們不畏艱苦,哪怕晚上睡在車上,也要蹲守在落霞山附近,試圖尋找機會進入那個山洞,或者接觸考古隊員進行采訪。
大家感受到輿論的壓力,不得不面對媒體的提問。
雖然有些隊員顯得局促不安,但也有人保持冷靜與沉穩,理解媒體的興趣和責任。
考古隊的領導層合計了一下,覺得適當的公開與媒體合作,可以向公眾傳達更準確的信息,增加對考古事業的認識和支持。
古代遺跡研究所的所長高洪波一臉不屑地對王德利說:“老王,你要是不敢面對媒體,那我就上了,我可只會從我們的研究角度介紹這里的情況。”
一聽這話,楊教授、常教授、何老師他們都有些不忿,目光如箭,嗖嗖地射向高洪波,高洪波禁不住得意地哈哈大笑。
最終,王老師只好站了出來,代表考古隊面對媒體的采訪。
經過與媒體進行簡短的溝通,確定了一些采訪的原則和時間框架。他們請求媒體尊重考古研究的工作進程和隊員們的隱私,只在嚴格控制的環境下進行采訪。王老師還作為考古隊長向媒體承諾,在適當的時候,會組織專門的新聞發布會,分享他們的成果和重要發現。
連續兩個星期,西山的考古隊員們在考古工作之余,盡量排出了一定的時間接受各家媒體的采訪。
記者們、播主們、網紅們的目光都被緊緊地吸引到西山,沒有人注意到東山腳下的那塊小小的發掘地……
西山的考古隊員們雖然感到一定的壓力,但也理解媒體的關注,并將這個機會視為傳播知識和文化的良機。他們在媒體的面前展示了真誠和專業的態度,回答了提問,并分享了一些推測和初步研究成果。
同時,在隊長王老師的安排下,隊員們仍然保持了他們的工作進程,不受外界的打擾。他們繼續進行發掘和研究,精心呵護每一個出土的文物和遺跡。在與媒體的合作中,他們確保了工作的正常進行,不受干擾。
通過媒體的報道和公眾的廣泛關注,這次考古項目得到了更多人的了解和支持。
大眾對考古文化、歷史和古代遺跡的興趣不斷增長。考古隊員們也認識到自己在傳播知識和培養文化意識方面的重要角色,他們努力平衡工作進展和公眾需求,為新的發現和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