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這個話題,從我們認識的第一天就有一直在聊。
書與讀書,這是我們的第一個共同愛好。
近兩年我很少玩游戲,相比之下更喜歡書。像在喜馬拉雅聽書,這是我消遣時間的唯一方法,也是我睡前必有的項目之一。
工作原因,我的工作是廠區管理,這也是我有更多時間聽書的原因,因為腦子大多數時間都在閑置,讓我有更多時間吸收更多的知識。
如果一個人不喜歡讀書,那么他獲取各方面知識的渠道就很有局限性,他就會很難形成自己的獨立思想,而他的思想就會完全取決于他身邊的人。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
廖小姐是大學生,而我不是,這是我鮮有自卑的點,我認為大學生的知識面是我不具有的,我會自愧不如,所以我喜歡讀一些文學著作和經典哲理,彌補我的不足。
這個自卑點我只和廖小姐說過,在我們的一次悄悄話時間,當然,廖小姐給了我很大的安慰,我現在已經不再有這個自卑點了。
廖小姐也喜歡書,當然這個書是指課本之外的讀物。
《人間告白》這是廖小姐推薦給我的第一本書,我很在意,于是第二天就聽完了全書,我們一起羨慕甜甜的愛情,一起感嘆天公不作美。
從而話題拓展到吐槽現在這個快餐時代,原本老一輩的愛情,被我們這代毀了一半,只有了“愛”。
“情”有很多面,親情、友情、愛情等等,它具有人類所有情緒的內核。
而“親”“友”“愛”,它們都是一個附加值,當“愛”單獨出現的時候,它就只剩了一具帶有迷惑性的空殼。
當一個人說愛你的時候,你不知道ta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還是當時荷爾蒙上頭說的笑話。
因為每個人都可以愛很多東西,很多人,它可以同時愛世間萬物。所以,“愛”具有不特定性,不具有唯一性。
人們都喜歡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而他們從不說:愛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貓與小動物,這是我們的第二個共同愛好。
在離開舒適圈之前,我一直很社恐,相比與人相處的彎彎繞,我更喜歡獨來獨往。
而接觸到貓,我承認這是一個偶然。
在此之前我對貓是完全沒有概念的,是無感的,說不上討厭,但也絕對說不上喜歡。
2020年有段時間,我突然對游戲失去了興趣,對我正在做的一切事情都失去了興趣。
我厭倦了日復一日的平淡生活,每天下班回來就是打游戲、刷視頻。而當合上了手機,不大的房間內,就只能聽到自己的呼吸聲。
我望著天花板,忽然感到了內心之中無比的空虛,一股無形的壓力讓自己有些不知所措。
當你對當下的生活不太滿意時,就可以嘗試做出改變,或者跳出這個舒適圈。
可能成長的意義就在于不滿當下,而嘗試跳出舒適圈的這個過程吧!
一天偶然,我看到朋友圈一個多肉棚主準備送幾只小橘貓,而我當下就聯系上了,從那開始我喜歡上了貓,這種聰明的小動物。
那也是我的第一只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