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有次和師父去樓下散步,在樓道上兩個人打打鬧鬧,沒有注意到身后有人,然后我就這樣稀里糊涂地跟晨大人撞在了一起。
最開始并不知道對方是誰,出于禮貌,和晨大人都說了聲“對不起”并予以鞠躬,等回過頭來發現并不是外人,轉而說到“你有病啊!”。
師父在旁邊看著一愣一愣,打趣道:“徒弟,這要不是緣分真說不過去了哈,你們兩個這默契程度,怎么,還不承認她是你閨蜜呢?”
我這邊還未反應過來,反倒是晨大人最先開了口,她說,我才沒有這樣的閨蜜呢?
好吧,這波我戰敗。
當時聽完心里是有點難受的,本來師父不說“閨蜜”二字我還不覺得有什么,她一說反倒像是柯晨想和我處而我死活不答應,可真相明明是我心里面已經開始接受這個朋友了,但是這個朋友并不是很喜歡我。
后來上了大學,我們再次提起這件事情,晨大人說,“其實我早就把你當閨蜜了,只是懶得說出來,搞得好像多矯情似的,等下別人又說,哎呀呀,你們關系可真好。”
陰陽怪氣的晨大人,總是這樣嘴硬心軟。
中學時代的我們并不善于表達,又或是看了太多小說,對那些“約好要永遠在一起,最后卻分道揚鑣”的劇情產生了誤解。
晨大人是一個期待值很低的人,她說,人活著不是為了什么,而是重在過程,期待值太高,會很容易失望,人也會因此變得不開心。
對家人如此,對我亦如此。
我們在一起從來都不怕得罪什么,她嘴上不饒人,我只能在心里暗暗生氣,很多時候我們都差點為了這些破事鬧到不可開交,我也有很多次在日記里寫道,“我再也不要和你做朋友了。”
可偏偏就是這樣,我們吵吵鬧鬧、不停地拌嘴吵架,最后居然成了對方最好的朋友。
現在的我們,大方承認你就是我的閨蜜,雖然有時候也會因為一點小事情鬧別扭,但這脾氣來得快去得也快,冷靜半個小時就好了。
我們也不會像以前那樣,高冷做作,我們偶爾會矯情,會跟對方撒嬌,也會在朋友圈里大膽互動,就像情侶那樣,瘋狂“秀恩愛”。
哪有什么嘴硬的人啊,好朋友不就是在一起說胡話,做傻事。
感情這東西有時候也怪神奇的,尤其是上大學后,我們隔著屏幕聊天,一年見面的次數一個手都能數得清,就像是兩個網友,有什么秘密和八卦,全說出去也不用擔心被曝光的一天。
在對方眼里,你就是秘密本身。
我們也很少去思考,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我們會以什么樣的身份繼續留在對方身邊,換句話來說,未來如何,我們并不在意,我們關心的是,當下有你,便只是你。
而我也漸漸習慣于這樣的相處模式,消息不用秒回,長串語音,聽第一條就好,不需要電話粥,十分鐘解決所有問題,包括思念。
干凈利落的感情向來冷漠,但最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