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很長時間走出了唯成績論的內心生活,哪里有那么多失敗啊,只不過自己和自己過不去罷了。
生活那么長時間,那個時候覺得很過不去的難題,現在想想慢慢的也就釋懷了。
新生活開始的第一步,每次想到開始的第一步,總是想給自己做好計劃,比如計劃自己的暑假生活,七點起床,八點吃飯,可放假了之后并不是這樣的。可這次,新生活開始的時候仿佛有一些預兆,比如人又慢慢開始變得明媚起來,生活也充滿了向往。
這天,我如往常一樣和室友一起去食堂吃飯,往常我認為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雞蛋,在好心情和新開始的加持下,一個普通的雞蛋也變得更美味起來。既然不滿足于現狀,那就用力改變自己。
所以即使很困,我也從不在大學課堂里睡覺,即使聽不懂也要努力聽。但是自己做的這些努力,從不去向外人提起,在別人看來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我也總是一兩句話就搪塞過去了。說是不把成績看的很重要,可如果結果不好,還是會很影響心情。遠不如取得更好的成績,才能為新的一天里加一些小熊軟糖。
小時候在雜志書里看到的女主角每天去圖書館學習,總覺得很厲害,即使沒課也早早的起床去充實自己。這件事情在我的專科階段,我是想也不敢想的,我不認為自己會有這么強大的毅力,直到我考上本科以后備考研究生那段時間。
那段時間,是時間過的最快的時候,因為你知道待在宿舍里一定會消磨時間,躺在床上玩玩手機,刷刷抖音一個晚上就這么過去了。我們往常都是和自己的懶惰和拖延過不去,比如每天早上在多睡幾分鐘,比如刷了這個視頻就起床去學習。
到現在我終于明白為什么說,學海無涯,和我的專業無關。任何專業也都應如此,倘若我們不愿意當最早一批被社會淘汰的人,我們就要不斷學習,比如學習先進的技術手段,不斷提高自己的自身實力才是我們一生的必修課。但是這并不代表我們就不能按照自己的內心意愿生活。我們可以選擇考公考研,也可以選擇創業,也可以走南闖北找自己,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不被定義的。
微博上我有一個很喜歡的作家,喜歡他的文風,灑脫不拘束,永遠用最親近的語言塑造暖心而惹人喜歡的故事,所以我希望將來有一天也可以像他一樣優秀。很多時候,我們選擇的某條路,有可能是不被認可的,但只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之內,我們還是有很大的幾率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不被認可又怎么樣呢,就像我現在,文字輸出只為了心靈有共鳴的人,但又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理解你。所以我一貫的作風,就是做自己。
我不喜歡那些傳統的框架,并且在框架里架構生活,因為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不同的,每個人的選擇也都是不同的,每個人對于一件事情的看法也是不同的,所以沒辦法去用具體事例說明每個人到底是什么樣的。不用華麗的詞藻去修飾生活,只做真實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