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七年冬,卡卡已經連續(xù)一周沒有睡好覺了。她反復思考著一件事:我要憑著什么活下去?她想起了三年前——那個充滿了潮濕味道的夏天。她不眠不休地用功,卻渾然不覺自己陷入了精神危機當中。她自責、羞愧,真心認為自己對不起父母,對不起世間的一切。她痛苦流涕,決意出走,甚至萌生了自絕于世的念頭。所幸,都過去了。
今天,她再次來到了同一個問題的大門前。門外是生,門內是死。門里門外,其實是同一件事的兩面。她想到了英年早逝的朋友,曾在夢里相見,雖面容模糊,聲音卻格外真切,與從前一般無二。死亡是一個謎團,但對活著的人來說,活著也同樣充滿了困惑。
卡卡已經連續(xù)一周沒有睡好覺了,因為她在不停地刷劇。劇是好劇,但停不下來并非劇的緣故,而是她自個兒斷不了。前陣子庸碌地忙活時,沒時間也就罷了。狀態(tài)好時,覺得自己真能干點事情,忙著學習也就不覺得非看不可。可是這一閑下來,就像卸了剎車,每日不到身體油盡燈枯的時候就上不了床。這習慣早已有之,卡卡也早就覺得不能這么下去了,于是她反思、觀察、分析,同時也假設、驗證、調整思路,慢慢有了些體會。
以前,卡卡總是把這種好一陣壞一陣的狀況歸結于自身懶惰或者自私,認為因此不能持之以恒地做事謀發(fā)展。但現在她不這么看了,狀態(tài)好時她目標清晰、保養(yǎng)自身、照顧家人、安心工作,狀態(tài)一般時她也努力讓身邊的事情妥當地完成,這都是她掌控自己人生的能力和作為。她已經做到了,依靠意志和習慣使生活維持在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軌道上,憑借覺知有時會發(fā)現生活中美好生動的小細節(jié)和開闊自由的天地。她覺得自己還是挺棒的。那么,當她孤身一人獨處、不再以家人和工作為生活的理由時,為什么會以這樣的方式來刷走自己自由的時間和精力呢?
卡卡漸漸意識到,自己表面上平穩(wěn)的日子底下,其實潛藏著重大的危機。無論她狀態(tài)好與壞,忙著做正事或刷劇,還是忙著自責,都不能掩蓋這樣一個事實:她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往哪里去?她當然有很多想法,各種念頭和各種欲望,可是就像天空中的云,來一陣風,就往一處去,來了另一陣風,又往別處去。她當然也有很多目標,有的達到了,有的沒達到,可是都像天空中的流星,劃過了就沒了痕跡,成了過去。
以前她感到身似浮萍,不知自己將往何處去。如今,她已經知道,自己在本質上始終是自由的,可以決定自己的去向。然而這份自由卻令她不知所措,相比之下慣性的生活要容易的多,用忙碌填滿時間,就不用面對自己真正害怕的東西了。
盡管不安,但卡卡將這種感受視為成長的契機。比起沉溺在循環(huán)當中,覺知到這份隱藏在表面習慣之下的恐懼,卡卡決定給自己點個贊。現在她更愿意認同和鼓勵自己,并且將生活中疑惑的事情看作是拾回重要碎片的機會。如果對發(fā)現的疑惑保持關注,不批判、不簡單下結論,就有機會發(fā)現原來未知的東西。
自由,不僅是概念更是生活的實踐,所以在踐行中必然會發(fā)生碰撞、挫折、失敗等與預期不符的情況,更難的是自己對自己的阻礙。自由雖是本性,但自由的光芒中透露出人心不安的陰影,一如出土的苗在黑夜中自問,是要繼續(xù)生長,還是停滯不前。無論答案是什么,都會遇見烈日當空的那一天。
卡卡想起以前畫畫的時候,面對一張白紙,畫下第一筆之前,內心總是會害怕。畫得多了,她就有了經驗:只要鼓起勇氣畫下第一筆,害怕就會減輕。隨著慢慢畫下去,她就會專注在畫上,不再感到害怕。雖然一開始的幾筆往往不佳,但是又有什么關系呢?她會漸入佳境,心里頭的真實也會慢慢出現在紙上。這世上原本也沒有哪一條路是她的,正因如此,她才能活出她自由的模樣,走出她自由的道路。
卡卡從屏幕前起身,走出臥室,穿過客廳,進廚房給自己熱了一杯水喝下。她感覺有點暖和起來了,伸了伸腰,動了動脖子,感覺連日來的僵硬緩解了些。窗外雪已經停了,卡卡靜靜地看了一會,特別是樓下的梅樹開得正旺,不知應贊紅梅映雪,還是雪映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