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取不到什么好名字來說這次,就言簡意賅的取名蓮花。
生于南方的我,見過最多的便是蓮花與菊花,但印象最深的還是屬于江南那次驚鴻一瞥。
那時候在蘇州,去的也是有著四通八方的小村鎮(zhèn)。白居易曾在《憶江南》寫道:“憶江南,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憶江南,其次憶吳宮……”詩中的吳宮就是指蘇州的吳宮了。
小時候的江南只有在詩里領略過,最先了解到的就是漢樂府里的《江南》,詩詞娓娓道來,讓我對江南的蓮花進行無限的遐想,也讓我對江南地區(qū)和風景油然而生喜愛。究竟是如何的風景,才會被先人白居易說成“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又是怎樣的風景,會被李清照說成“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我的心也跟著這些詩人去了江南。
第一次到蘇州,還是在下雨天的時候。媽媽在路上告訴我:這就是我期待已久的江南。蘇州,簡稱蘇,大家可能對它另一個名字也很耳熟,蘇州也叫姑蘇。是吳文化的發(fā)源地,也有著人間天堂的美稱。我們下了車走在偏為狹窄的道上,青苔就在我們腳下,白墻就在我們旁邊,很清新的味道在我鼻尖跳轉。我知道這是蘇州獨有的味道。
到了父母好友的家中,沒過多久便跟母親提議想出去玩會兒,她叫我早點回來,我應下了,飛奔的跑出去,但我還記著路線,跑得不久,就停下看周圍的建筑和風景,天微微陰,我觸摸著白墻,是沉淀的歷史在向我回應。小橋流水,青瓦白墻,亭臺樓閣。
沒逛一會兒,突然下起了大雨,果然天氣說變就變。我匆忙沿著路線跑回去,突然發(fā)現好像迷路了,管不了這么多,我只管著眼前有沒有路了,經過一家門戶前,余光看到了一抹紅色,它吸引住了我,我偏過頭去看——從來沒有見過這么艷的蓮花,它長的很好,好的不像是人間的東西。
但我就看了那么幾秒鐘,我就再次離去,不知道是上天眷顧我還是怎的,本來迷路的我,跑了幾圈之后,迷迷糊糊的就回到了原來的地方。一進門都快趕上吃飯了,在吃飯的時候,我順口跟母親說了這件事。巧的是坐在主位的叔叔也聽到了,他跟我說可能是老李家的蓮花,
“全鎮(zhèn)上下都知道他最是愛蓮的,但凡蓮花是個人,恨不得把所有好的東西都給這蓮花。”這是叔叔介紹老李家的話。我沿著叔叔給我的方向也憑借著自己的記憶,到達了所謂的老李家。
入眼簾的正是一瞥看見的蓮花,它當然顏色比一般見到的粉色要更深一點。它被養(yǎng)在中央的水池了,旁邊也有蓮花,我那時卻沒有注意到,旁的蓮花沒有這朵生的好,生的艷。它絲絲分明,就像線組合而成,它的莖干和葉有著優(yōu)美的曲線,看著像假的,可事實上它就出現在你面前,就擺在你面前。
“你是誰家的孩子啊?”突然有一個五六十歲的大叔從里屋走出來,我回他說我是跟著爸媽來著見朋友的,看這蓮花太美了就沒忍住進來了。
“哈哈哈哈,連個小朋友都說我的蓮花美,那這是真的美了。”大叔聽了我的話笑了半天,直夸我眼光好,連帶著看我的眼神都帶著慈祥。
我問他:“大叔,你家的蓮花怎么這么漂亮啊?”他回答:“小朋友,你別看種花看似很簡單,其實他需要的精力與時間,里面也蘊含著很大學問。”
他跟我聊了很多,也教會了我很多,仿佛我是他的孩子,他告訴我一開始他并不喜歡種植花草,自從他的老伴意外去世,想起他老伴喜愛蓮花,他就在院子里種植了蓮花,他說一開始種植并不是很如意,于是他就去學,他去請教了鎮(zhèn)上種蓮花的人。還說唯獨這一棵養(yǎng)的最好,他每天去采集早晨的露水,不下雨的時候就用這些露水澆它的花瓣上。下雨的時候給他這個棚子,就怕雨下的太大把它打折了。
離開的時候,他送我一包蓮花的種子,他說如果我愿意的話,也可以嘗試的種一種。
過了很久,我突然想起了那一包蓮花籽,我家里沒有種植蓮花的所需條件,它便一直放著,后來在一次搬家的過程中突然沒了。知道沒的時候我還郁悶了很久,因為我覺得我食言了,對一個大叔的赤誠之心食言。
在那之后我也見過很多蓮花,可沒有一朵比得上小鎮(zhèn)的那一朵,或許我明白了,那朵蓮花承載了大叔的心,是大叔和老伴相互聯系的心,大叔并沒有說太多關于他和他老伴的事。我想,正是這個沒地說出的遺憾成就了那朵蓮花,也成就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