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你說民間這些人可笑不?明明都是人,卻你叫我金狗,我叫你宋豬?!比~家杭將馬鞭掛在肩頭,有一搭無一搭地與葉秋娘聊天:“你是宋人,爹爹對你愛若珍寶,那宋使劉官人,和大哥二哥兩日一宴,三日一酒,對他的宋人奴仆,卻動則打罵?!?/p>
“兩國交兵,百姓遭殃,他們不敢憎恨朝庭,只好互相仇恨?!比~秋娘的聲音透過厚厚絲簾,無奈而憂傷:“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弊詈笠痪?,如寒風嗚咽,嘆息著無辜的亡靈,悲傷著絕望的女子。
葉家杭皺起雙眉,道:“打來打去不好玩,趙構和阿爹不是定了和盟么?怎允許義軍在邊境上活動?”
他歪著頭,在馬上自說自劃:“爹爹說治下應恩威并重,邦交當文武兩手。趙構和秦檜都是聰明人,他們以朝庭的名義來和,卻把岳雷放出來,縱容他動武,挾制我大金在貢品上不得過份。這岳雷也甘讓朝庭當槍使,估計他也無路可走,靖康年間大宋的兩個皇帝被擄到北地,還有大臣美女三千,金銀無數。他爹岳大帥好不容易打回舊都,又被趙構殺了,唉,算了,算了,關我屁事,我才不費心去想?!?/p>
他把玩著馬鞭,翹起雙腿,將腳放在馬頸上,搖頭晃腦,東看西瞧。過得片刻,又聞馬蹄之聲越響越近,抬頭即見兩個青年男子并韁駛來。
左邊那人英挺周正,青布衣褲,右側之人方臉闊腮,唇有短須。但看上去卻一般的矯健剽悍,殺氣騰騰,引人注目的是,他們的衣衫上都濺有血跡。
葉家杭轉過眼光,一見他們胯下的座騎神駿非凡,忍不住失聲呼道:“好馬,好馬!”那兩人急速而駛,聽他呼叫,不約而同地瞧他一眼,但一瞧之后,又打馬急奔而去。
昆奴扭過頭瞧他們的背影,仔細地看了片刻,才回頭問主人:“公子,你說那馬好么?”
葉家杭嗯了一聲:“那小胡子的座騎,看見沒?全身漆黑,唯四蹄潔白如雪,此乃白蹄烏,其祖先在李世民的昭陵六駿中排名第二,日行千里,風疾電掣,恐怕宮里的幾匹什伐赤,也不見得比得過它?!?/p>
“原來如此?!崩ヅ腥?。葉家杭沉吟:這兩人目光如電,顯然都是武功高手,他們究竟是哪方神圣?心思轉動間,失聲叫道:“不好了,那幫士兵死定了,這兩人就是他們口中的兇神。”嘆息搖頭:“算了,活該他們倒霉,我才不管閑事?!?/p>
“公子,你看得出他們武功都好?”昆奴繼續討教,葉家杭繼續指點:“我看他倆已是一流高手,尤其是那個穿青衣的,不過尚未到至高境界,聽說武功練到極致,收發自如深藏不露,表面和常人無異?!?/p>
“不錯,我也聽人如此說過?!崩ヅB聲稱是。葉家杭不語,心里卻想:難怪父皇顧忌岳雷義軍,原來他的旗下竟有如此高手!
葉家杭料得半點不錯,那兩人確是義軍中人。
青衣人楊杰亮是楊家將之后,先祖在家族敗落后占山為王,靖康之亂時投靠了岳家軍。小胡子名叫施賽,其父也是岳飛大將,風波亭事件后因刺殺秦檜不成被朝庭斬首示眾。
兩人這日奉岳雷之令,帶領隊伍劫了金人在邊關的糧庫,眼見有人逃脫,大戰之后尋跡追來,將那些逃兵斬盡殺絕。
施賽武功遜于楊杰亮,岳雷將自己的座騎借給了他,以便在危急之中助他一臂之力。
此時兩人殲滅完逃兵,脫去身上血衣,料理好尸體,坐在路邊歇息。施賽點燃旱煙,邊抽邊說:“楊兄弟,這次怕是我們幾年中最后一次殺金狗了?!?/p>
楊杰亮嘆道:“前方義軍人數激增,后勤任務重大,雷將軍派你我回后方,是對你我信任,然,唉,不如沖鋒陷陣來得痛快?!?/p>
春寒料峭,煙蕪正寂寥,剛剛奮勇殺敵的人,依然慷慨悲壯,熱血沸騰。施賽卻無遺憾,豪放地咧開大嘴笑:“只要是為抗金大業,做甚俺老施都渾身是勁?!?/p>
說話間有人騎馬經過,楊杰亮一眼瞟過去,皺起濃眉自言自語:“奇怪,這兩人我好象在哪里見過!”施賽卻不相信:“莫非你累得連眼也花了,隨便兩個路人,你怎會認識?”
“這一帶金漢混雜,往來不少奇人異士。別的不說,剛才沖我們叫好馬的公子哥,怕也是個人物。”楊杰亮敲著腦袋,四處張望。
施賽瞇起眼睛:“那小子張狂得很,寶馬雕車,滿身綾羅,別人見了我們瞧也不敢瞧,遇上他,雷將軍的白蹄烏身上落滿了他的眼珠子。不過話說回來,也倒是個識貨之人。”
楊杰亮笑道:“人不可貌像,你看商先生,斯斯文文的,武功卻深不可測,去年在鐵臂山,那真的是萬軍之中取敵帥首級。”
施賽眼神發亮,神情激動:“極是,極是,當時形勢危急,若非有商先生,我義軍損失慘重?!?/p>
楊杰亮咬緊后牙:“誰曾想到,那金狗的帳下竟有漢人高手?!鳖D一頓,忽地站起:“想起來了,剛才過去的兩人曾和翠皮鸚鵡一起,在陣前和我們交過手,好久不見,怎會忽然到了這里?走,跟去看看。”
他兩人那廂追蹤可疑之人,葉家杭這廂走著走著,也忽然停馬:“娘,你們先行,孩兒忽然想方便了,去去便回?!辈坏人卮?,沖昆奴使個眼色,昆奴揚鞭,馬車急行。
葉秋娘伸出頭來,叫道:“杭兒,早些過來?!比~家杭應聲知道了,便斂起笑容進得樹林,躍下馬,靠在一棵大樹前,仰頭冷笑道:“一路跟蹤的貨色,滾下來吧?!?/p>
————————————————
注:
1,靖康之難:1125年,金軍分兩路(今北京和太原)攻宋,宋徽宗見情勢危急,禪位于太子趙桓,是為宋欽宗。次年金軍包圍宋朝帝都開封,守御使李綱奮力抵抗,欽宗卻答應金國議和罷免李綱。宣和和議后,金軍毀約攻破京城并擄走皇帝宋欽宗、太上皇宋徽宗及皇族、后妃、官吏等數萬人,北宋滅。世人因城破于欽宗靖康元年,故稱此史事為靖康變或靖康恥。
同年,康王趙構于應天府稱帝,是為宋高宗,史稱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