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杰亮和施賽在古道迎風急行半天,忽聽前方低低馬嘶,隱隱人語。凝目遠望去,路旁垂柳濃蔭下,有廣間茶室圓木為墻,茅草成頂,雖無山齋相伴,卻也意趣天然。
看看日頭尚早,兩人決定歇息片刻再趕路。
門前拴馬時,施賽瞧馬樁有一白色駿馬,毛色潤澤,體態優美。笑道:“楊兄弟,這馬不比你的青騅差,不知主人是誰?”
楊杰亮打趣道:“施大哥愛馬,瞧見好馬便走不動路了。”說罷邁開長腿進得茶棚,隨便找了個空位坐下。
施賽卻先為兩匹座騎加水喂料,再細細地拭去它們身上的汗水后,才整整衣衫跟進門。
茶博士沏上茶,施賽喝茶,抽煙。一雙眼睛卻不時瞧著門外的白蹄烏,生怕有了閃失,回去無法交待。
楊杰亮環顧四周,都是些普通商客,外加幾個江湖人。格格不入的,是對面左側的桌邊,那個十三四歲的半大少年。
少年寬額高鼻,修眉明眸,一身華麗錦衣,正悠悠然地在那里自飲自斟,自得其樂。
北地兵荒馬亂的,這孩子一個人出來亂跑,他的爹娘怎會放心?嗯,看樣子是個機靈鬼,想來不會吃虧。楊杰亮想著,不禁多瞧了他幾眼,恰巧少年也歪頭看他,黑白分明的眼里,掠過一絲詫異。
“那奸賊陷害了岳元帥,此時又發配胡大人,當真是罪大惡極,我咒他斷子絕孫,死無葬身之地。”屋角忽然有人大聲怒罵。
他同伴中一人憤而擊桌:“秦檜賣國求榮,胡官人上書皇上斬殺他,沒想反被秦賊陷害,流亡嶺南。”
“豈有此理!”施賽一口煙霧噴出,接下話頭:“我操他秦姓十八代祖宗,把他秦姓斬盡殺絕。”他父親死于秦檜之手,對秦檜恨之入骨。恨屋及烏,恨不能天下凡和姓秦有關之人都統統死光。
屋里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楊杰亮暗嘆:秦檜縱然權勢通天,到底也揣測過上意的。轉目去看那美少年,發現他已不在座位,過得片刻才又見他揉著肚子從屋后出來,象是剛上過毛廁。
少年見他半遮半掩地觀察自己,不以為異,反而神情自若地對他笑了笑。這一笑,如明珠生暈,美玉瑩光,照得這粗豪的漢子竟一時睜不開眼。
眼看楊杰亮一副愣怔呆滯的模樣,少年干脆坐到他的身邊,開口與他攀談:“我聽說青蛙奇笨無比,是不?”嗓子清脆柔嫩,帶著些許南方口音。
楊杰亮活了快三十年,第一次聽人如此莫名其妙地搭話,微微驚訝,但見他齒白晶瑩,眸黑清亮,不想拒絕,笑答:“我不知青蛙是笨還是聰明?”
那少年咯咯笑道:“一定是笨的,你看這個就笨死了。”楊杰亮順著他的視線,看見施賽還在破口大罵,雙眼既圓且鼓,嘴闊而突,此時怒火萬丈,腮肉和喉結上下滑動,活脫脫地象一只咕咕而叫的青蛙。
楊杰亮和他認識已久,以前未曾注意,此時聽了這少年的描述,只覺得說不出的生動傳神,忍不住失聲笑將出來。
“楊兄弟,我罵得不對么?”施賽見他不與自己同仇敵愾,反而笑得很是舒暢,情急之下,大聲質問。
“非也,我正和這位小公子說話。”楊杰亮忍住笑,盡力不去看他。施賽瞧那少年眼里頗有諷刺不屑之色,心中不悅:“小子在此胡說什么?”
那少年扁扁小嘴:“我原本想帶你去見一只自以為是,呱呱亂叫的笨青蛙,你這么兇,不提也罷。”
施賽聽不明白,見他年紀尚幼,只當他是詞不達意,也不理他,轉頭又和眾人一起叫罵。
楊杰亮卻很疑惑:“小公子,你當真想帶他去瞧青蛙?”他為人耿直,摸不清這少年在葫蘆中賣什么藥,心里好奇便問了出來。
少年低笑,從懷中取出樣東西,在他面前晃了晃:“我給他這個,他自然就看見了。”
楊杰亮轉目瞧去,少年手中卻是面小巧精致的銅鏡,他怔了怔,明白后又忍俊不住地笑,只覺這少年天真頑皮到家,問:“小公子,請問高姓大名。”
那少年道:“我叫秦樂樂,你呢?”楊杰亮說了姓名,心里恍然:秦樂樂挖苦施賽,自是因為施賽痛罵他姓氏之故。
“你的朋友若要打我,你幫我不?”秦樂樂上下打量他:“看得出,你是一個好人,功夫不錯。”
楊杰亮暗想這孩子心思極重,搖搖頭:“無緣無故的,他怎會打你?”
秦樂樂輕哼一聲:“有些人自己心里不舒服,便拿別人撒氣。算啦,說了你也不信,何況,他若打我,我也不怕。”
楊杰亮瞧他神情中半是冷漠半是高傲,不知如何接話,端杯啜了兩口茶,才贊道:“味道不錯。”
“這叫不錯?”秦樂樂瞧他如牛飲水的豪放喝法,無奈搖頭:“我給你說,點茶要先將餅茶擊碎,碾成細末,放在燙好的茶盞,再注入……..”
兩人正說得興起,施賽已抽完煙,回過頭招呼:“楊兄弟,天色不晚了,走吧。”楊杰亮看著秦樂樂,莫名其妙地,心里竟有幾絲留戀之意。
起身抱拳告辭:“小公子,后會有期。”他不叫他秦公子只怕施賽聽了不悅。不料秦樂樂卻笑吟吟地自報家門:“楊壯士,我秦某人不會再遇到你了。”
“什么!你居然姓秦,你和秦檜那狗賊什么關系?”施賽聽后大怒,鐵掌欲抓秦樂樂的衣襟。
秦樂樂動也不動地坐著,一雙明凈澄澈的大眼卻直望著楊杰亮,似笑非笑,看透人心。
楊杰亮臉色微紅,伸手攔住:“施大哥,天下姓秦之人不知幾千幾萬,你總不能不分好歹,一律打殺。”店中人見事端突發,紛紛掉頭相看。
“我看他陰陽怪氣,鬼鬼崇崇,準不是好人!說不定真和秦檜有關,且讓我殺他解恨。”施賽推開楊杰亮,一掌向秦樂樂當頭劈去。
——————————
注:
1,胡銓:1102生,字邦衡,號澹庵,南宋名臣、文學家,與李綱、趙鼎、李光并稱“南宋四大名臣”。1128年,胡銓進士及第,后任樞密院編修,十年后,面對秦檜主和,抗疏乞斬秦檜等,聲振朝野,坐罪除名。到秦檜死后,才出任衡州知州。宋孝宗即位后,知饒州,歷任國史院編修官,兵部侍郎,以資政殿學士致仕。1180年胡銓去世,追贈通議大夫,謚號“忠簡”。
2,茶在我國歷史悠久,有“發于神農,聞于魯周公,興于唐朝,盛于宋代”之說。
3,秦樂樂說的點茶法,是宋時達官貴人的斗茶方式:先將餅茶擊碎碾末,放入燙好的茶盞,再注入沸水調成膏,最后用特制的茶筅,邊轉動茶器邊攪動茶湯,直到泛起湯花。評比的標準就是湯花的色、香、味,三者俱佳者則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