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識
初識他時,他就跟我談起他曾經的過往,以及他那“無言的結局”的愛情。我以為自己只是個聽故事的不會跟故事中的人有所交際與聯系,僅僅只是個旁觀者,傾聽者。就是聽聽并不曾在意-----
我們面對面的坐著,雖然已打春,可寒意還是很濃,他穿的很單薄看的出有些微微發抖。不知為什么他會跟我說那么多的話,也許是因為我的安靜與靦腆需要有個人說話不至于太冷場吧!-
他說他一個人在外面很久了,很孤單,很想有個家。曾經戀愛過兩次,都以失敗告終。她們都曾經給過他快樂的希望,又在他心中劃過痛苦的傷痕:第一次戀愛是在老家的縣城,他那時還在縣城上班,那個女孩在他單位附近開店,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兩人認識了并開始交往,不久就同居了。就在他們準備結婚的前夕,那個女孩堅持要到外地去打工,一聲不響的就離開了,等他終于碾轉的打聽到她的消息時。他要她回來,她不愿意。他在痛苦中徘徊,在要不要原諒中掙扎,最后他決定只要她回來,他就原諒她。終于有一天晚上她打電話給他,讓他去接她,那是個深冬的夜晚,他在寒風中等她到凌晨兩點,回來后她像女王一樣指派他干這干那。他想只要她回來了,一切都不去計較。可是她在家沒呆兩天又不辭而別了。他明白她不會安于現狀了,他也知道他們不會有結果了;在她打了他一個耳光之后,他們分手了。
因為失戀他放棄了縣城的工作,他覺的她的背叛是因為他沒有錢,不能滿足她的物質,滿足她的虛榮心。他帶著破釜沉舟的決心辭去工作只身來到外面,他遇到好機遇,國家當時正處在轉軌時期,許多政策都不健全,他以他的能力在外面做的挺順利,但是感情卻一直空缺。直到他遇到Q:他們是同事,那時她已婚,嫁給一個本地人,因為男方父母的排外情緒,一直不肯接受她這個外地媳婦;但是他們還是排除所有障礙結了婚,婚后生了個女兒。Q的丈夫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所以女兒出生后,夫妻關系就開始變化了。他認識Q的時候正是Q與她丈夫關系最惡劣的時候,兩個人正鬧的要離婚。他只身一人沒地方可去,她有家卻不想回所以都以加班來消磨時間,一來二去兩個寂寞的人就經常在一起聊天,他很同情她的遭遇,她感激他的體貼,兩顆孤獨的心就連在一起了。-
“你不認為這樣做很不道德嗎?畢竟她還不曾離婚。”
“我并不那樣認為。她告訴我:她很痛苦,在家庭中沒有地位,不討公婆歡心,因為生了個女孩,老公也不高興。她會離婚,并求我帶她離開去哪都行。在她主動要求跟我發生關系后,我覺得自己更有責任照顧她給她幸福。”
“那她的女兒呢?不會成為你們的障礙嗎?”
“她嫁給了我,她的女兒就是我的孩子;我愛她就要包容她的一切。”
“在她主動要求跟你發生那層關系時,你是不是覺得沒有理由拒絕對吧?”我有些鄙夷的說。
他不曾聽出我的語氣繼續道:“他一直覺得女人是有愛才有性的,他覺得她那樣是因為她愛他。”可是后來她漸漸的開始疏遠他,并有意無意的躲著他。他曾經跟蹤過她,她跟他說是去上課,可是他卻發現她跟別的男人逛商場和超市。
“不是她的老公嗎?”
“不是”。他跟著他們走了很久,感覺兩人很親密的樣子。-
“你沒有去質問她嗎?”
“我以什么身份去質問她們?”“你們后來聯系嗎?”
“不,她不再跟我聯系,也不再接我的電話,給了我一個無言的結局。我到現在都不明白我們為什么分手?”
“她只要跟我說明白,我也不會糾纏她,我最受不了的是她就這樣結束了我們的關系,不給我任何理由”。-
我有些同情這個看起來有點滄桑受傷的男人,但是我沒有說出口。其實理由很簡單:Q不曾愛過他,他只是她寂寞空虛的時候的替代品而已。她經過相處之后發現他給不了她想要的,所以她先放棄了。我不想點破這些,不想讓他更覺得受傷,也不想讓他尷尬。況且我覺得他其實并不是要別人給他答案,他只是憋得太久了想找個傾訴的對象而已。我只要聽著就可以了,因為明天他就要離開這個城市,我們可能不會再見面了。離開的時候他說:“如果我們可以開始,他會很認真的對待,不過如果相處了覺得不合適請明確告訴他理由,不要再給他個無言的結局。”-
我當時覺得自己不會跟他再有聯系的,因為我覺得他不是我所能接受的那種人,我是個在情感上有潔癖的人,我一直覺得自己只會談一次戀愛,所以戀愛的對象必須是簡單無太多過去的人,他的經歷太過復雜,最重要的是他竟然曾經是個第三者,在道德上我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