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瀾站在紐約的街頭,寒風刺骨,但她卻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自由。她的腳步輕盈,仿佛每一步都在踩碎過去的枷鎖。她沒有目的地,只是任由自己在這座城市的脈絡中穿行。
幾天后,她在一家小小的畫廊里找到了一份工作。畫廊的主人是一位年過六旬的老太太,名叫瑪格麗特,曾經是一位頗有名氣的畫家,如今退居幕后,專注于發掘和支持年輕的藝術家。溫瀾的工作很簡單,整理畫作、接待客人、安排展覽,但她卻感到無比充實。
“溫,你有一種特別的氣質,”瑪格麗特有一天對她說,“你像是從畫里走出來的人。”
溫瀾笑了笑,沒有回答。她知道,自己正在慢慢找回那個被遺忘的自己。
一個寒冷的冬夜,溫瀾正在畫廊里整理一批新到的畫作,門鈴突然響起。她抬起頭,看到程野站在門口,手里提著一個破舊的帆布包,肩上還掛著那件做舊的皮衣。
“溫小姐,你的甘特圖里,有沒有留出時間給我?”他笑著問,眼里帶著一絲戲謔。
溫瀾愣住了,隨即笑了出來:“你怎么來了?”
“我來看看你,”程野走進畫廊,環顧四周,“順便看看這座城市的冬天,是不是像你說的那樣冷。”
溫瀾沒有多問,只是帶他參觀了畫廊。程野對每一幅畫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充滿實驗性的作品。他站在一幅抽象畫前,久久沒有移開視線。
“這幅畫,像你的故事,”他低聲說,“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可能性。”
溫瀾站在他身邊,看著那幅畫,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程野的到來,不僅僅是為了看她,更是為了給她一個選擇的機會。
程野在紐約住了下來,租了一間小小的公寓,離畫廊不遠。他開始在紐約的街頭創作涂鴉,用熒光噴漆在城市的角落里留下他的印記。溫瀾常常在下班后去看他,兩人一起在寒冷的街頭漫步,談論藝術、生活和未來。
“溫瀾,你有沒有想過,自己也可以創作?”有一天,程野突然問她。
溫瀾愣了一下,搖了搖頭:“我從來沒有想過。”
“試試吧,”程野遞給她一罐噴漆,“藝術不是只有專業人士才能做的事情,它是一種表達,一種釋放。”
溫瀾接過噴漆,猶豫了片刻,最終在墻上畫下了第一筆。那是一道簡單的線條,卻仿佛打開了她內心的一扇門。她開始嘗試用色彩和形狀表達自己的情感,每一筆都充滿了力量和自由。
幾個月后,瑪格麗特決定為溫瀾和程野舉辦一場聯合展覽。展覽的主題是“霓虹與畫布”,象征著城市與藝術的交融。溫瀾的作品充滿了細膩的情感,而程野的作品則充滿了大膽的實驗性。
展覽開幕的那天,畫廊里擠滿了人。溫瀾站在自己的作品前,心中充滿了自豪和滿足。她知道,自己終于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表達方式。
“溫瀾,你做到了,”程野走到她身邊,低聲說,“你選擇了自己。”
溫瀾看著他,眼中閃爍著淚光:“謝謝你,程野。如果沒有你,我可能永遠都不會邁出這一步。”
程野笑了笑,握住她的手:“不,溫瀾,這是你自己的選擇。我只是給了你一個機會。”
展覽結束后,溫瀾和程野繼續在紐約生活。溫瀾辭去了畫廊的工作,開始全職創作。她的作品逐漸受到了關注,甚至有幾幅被收藏家買走。程野則繼續在街頭創作,用涂鴉記錄這座城市的變遷。
他們的生活依然充滿了不確定性,但溫瀾卻感到前所未有的平靜和滿足。她知道,自己終于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道路,而這條路,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
“溫瀾,你準備好了嗎?”有一天,程野問她,“準備好迎接新的挑戰了嗎?”
溫瀾笑了笑,握住他的手:“準備好了。這一次,我要用自己的方式,畫出屬于我的未來。”
霓虹與畫布,城市與藝術,溫瀾的故事還在繼續。而這一次,她不再是別人的配角,而是自己故事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