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女人,一個有著剛進入幼兒園的寶貝女兒的母親。母親這個角色很平凡但又很偉大。在我沒有成為母親之前,我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甚至在我女兒沒有進入幼兒園之前,我還是自己父母眼中以及自己仍是那個沒有長大的孩子。
在自己女兒沒有上幼兒園之前,各種擔心和焦慮,女兒在上幼兒園之前都是很晚睡覺,最晚都要到12點半才能睡覺,這讓我很焦慮很擔心,上了幼兒園怎么辦,這么晚睡對她的生長發育有影響怎么辦。而且其中還摻雜家庭關系中的矛盾,所有事情混在一起讓自己整個身心都很崩潰。
我是一個被圈養大的孩子,自己的生活起居,上學工作結婚生子大小事情基本上都是父母起關鍵性的決定作用,我自己很少能自己做決定并且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我的想法很少得到父母的認可。這可能也是我們這輩獨生子女的80后普遍存在的問題,父母變成“收割機父母”,幫我們掃平成長道路上的一切障礙,還有“無人機式父母”時刻監視和控制我們的一言一行。
我并不是想說我們的父母做得不對或者不好,他們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是完全付出的。他們在他們自己的那個年代艱苦奮斗,努力拼搏,為我們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是這樣的時代背景和人文環境造就了現在這樣的一種困局。那誰來打破這樣的困局呢?我們自己,80后的我們自己。
說回我自己的女兒,第一天去上幼兒園,哭得特別厲害,當時是我自己把她送到了幼兒園教室門口,我看著她撕心裂肺地哭著,和她講了“加油,你可以的”,轉頭就走了,我狠心地把她丟到了陌生的環境里,陌生的人事物,但我心里知道她必須要經歷這樣的東西。即使我轉過頭眼淚在眼眶中打轉,我內心更多的還是輕松和喜悅。父母和孩子注定是別離,我們每天都要學著如何面對分離。我們的父母他們并沒有學會分離,所以我們變得不太能飛,生命力展開得不多。我要做的就是學著和我自己的孩子還有自己的父母分離,最重要的是從心理上,完全承認我和我孩子還有我父母是獨立的個人,我們并不是誰的附屬品,我們都有自己的人格,自己的主體性,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在接下來幾天的幼兒園生活中,寶貝一天比一天好,慢慢的接受去幼兒園的事實。在此之前我最擔心的晚睡也順其自然的解決了,現在只要第二天要上幼兒園,寶貝最晚也是10點半就睡著了,有時候太累9點多也能睡著了,而且現在都是自己獨立入睡,并不需要做太多睡前的準備,不需要我去哄,我真的特別開心特別欣慰。
之前說到關于寶寶晚睡摻雜的家庭關系的矛盾也因此能一一解決和理順了。感覺家庭生活就像幾個毛線球在編織一件美麗的衣服,每個毛線球都在自己的位置上轉動著,那就能一起編織一件特別美麗的衣裳,如果有哪個毛線球亂跑那整個就亂成一團了,而且如果有哪個毛線球卡住了,那就把這個毛線球慢慢理順,不要把沒有編織好衣服的責任推到其他毛線球身上。說的直白一點,一個大家庭是一個系統,它的基礎系統是夫妻關系,子系統是親子關系,婆媳關系,丈婿關系。一個家庭里最重要的那個人是夫妻關系中的妻子,這個女人很重要,她的成功運轉能讓整個系統良好的運轉。至少我現在身處的關系是這樣的,當然我也會不斷學習和探索。妻子要認識到夫妻關系的重要性,不要因為孩子忽略了自己的丈夫,也不要因為孩子破壞了婆媳關系,也不要因為丈夫破壞了婆媳關系和丈婿關系。
這個女人很重要,所以她更要學會看到自己,愛自己,讓自己的內心充滿能量,讓自己的生命力充分展開,讓自己成為那個宇宙的中心。只有自己能夠看到自己,展開自己,才能在那么多的關系中滋養自己也滋養其他人。
這段旅程是我正在走的并且會一直走下去的,我會記錄我旅程中的點點滴滴,就像是自己給自己寫的自傳,人世間總要留下點什么,不如用文字記錄自己每個生命節點的點點滴滴,想法感受也好,自己親眼親身經歷的人事物也罷。一切皆好也皆壞,就看你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