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是我們人類特殊的群體,他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間并不長,他們還有很多事情都不能自己去做。他們可能不會自己穿衣服,不會自己上廁所,不懂得基本的社會規范,沒有很好的生活衛生習慣。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的幼兒園老師,特別是保育老師幫助幼兒慢慢適應幼兒園生活,從而以后更能適應社會生活。
保育工作多并且細,我們需要關注幼兒生活方面的事情也要關注幼兒心理方面的事情。從幼兒來園,我們愉快地見面了,接下來的游戲,用餐點,如廁,用水,午睡等等各個方面,我們都需要關注每個幼兒的情況。等到幼兒離園后,我們老師可以坐在一起研討一下幼兒一天的生活,是否有更好的的辦法讓幼兒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有什么更好的辦法讓幼兒自己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行為習慣,有什么更好地辦法讓幼兒更能融入到班級活動,有什么更好地辦法面對個別特殊的幼兒。
3~6歲是幼兒身體和心理的發展關鍵期,俗話說3歲看大,6歲看老,何以可見這段時期對人以后發展的重要。保育工作不僅僅是關注幼兒的生活內容,也要關注幼兒的身心發展,關注幼兒與人交往的情況,關注幼兒異常行為的原因,關注幼兒突出的優點。針對不同的幼兒要有不同的引導策略,萬不能用一種方式面對所有的幼兒。每個幼兒都有其發展的特點,分析不同幼兒不同特點,因材施教,讓他們能發現自己的長處,看到自身的問題,不斷完善自己,突破自己,讓他們在學齡前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自律能力。
保育老師和教師一樣同等重要,所以保育老師也是需要終身學習,學習兒童護理的技術,學習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學習學前教育的最新理論,學習與家長溝通更適合幼兒的教養方式。提高保育老師的職業素養和自身修養,更多的幼兒可以在幼兒園發現自己,接納自己,提升自己。當他們開始進入漫長的課業學習生涯時,他們能從容不迫,他們能自信淡定,他們能找準自己的定位,然后努力實現。等到他們真正進入社會的時候也更有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從而為社會作出貢獻,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人民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