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感覺我班上有個男生好像喜歡我,他經常塞一些小零食在我的書桌肚里。”在接女兒放學的路上,女兒向小春吐露了最近困惑她的一件小心事。小春從不干涉女兒的社會交往,她和什么樣的朋友接觸都是女兒自己選擇,當女兒和自己聊起一些與人交往的困惑的時候,小春才會給出一點點自己的想法,但大部分充當的是傾聽者的角色,因此小春的女兒從不擔心因為自己的言行而遭受小春的批評和譴責,她對待小春就如同自己的朋友一樣,她也愿意向小春吐露自己的心聲,也會想要尋求小春的解惑和幫助。
“是嗎?那你是覺得有人給你送好吃的就是喜歡你對嗎?”小春只是根據女兒說出的情況反問女兒,讓她自己能更深入思考。
“倒也不是,他不僅給我送好吃的,我走到哪都會看到他就在身邊,我在教室里當值日生,哪怕那天不是他值日,他也會故意留到最后,等到其他同學都走了,他就默默幫我一起打掃衛生。”
“哦,所以寶貝你也關注到他也在關注你,并且在默默地幫助你做衛生,對嗎?”
“是的呢。”
“那你怎么評價那位男生呢?他的那些行為有沒有困擾你?”
“他嘛還算可以吧,先說成績,班上中上游吧,和我差不多。人也還蠻不錯的,我經常看到他主動幫助其他同學,雖然不怎么講話,但是做的事情蠻讓人暖心的。再說長相,我覺得不算大帥哥,但是屬于陽光帥氣型。要說困擾,我就是很好奇,他幫我做那么多事情是干啥呢?到底是不是因為喜歡我呢?這點讓我很困擾。”
“哦,所以你很好奇那個男生到底喜不喜歡你,那媽媽先問你哦,你喜歡那個男生嗎?”
“哎呀,媽媽你這么直接的嘛!這么問人家很害羞的呢。”
“在媽媽面前有啥好害羞的,媽媽不會告訴任何人的。”
女兒猶豫了一下,“也不是喜歡也不是不喜歡,反正最起碼不反感吧。”
“嗯,媽媽知道你的想法了。媽媽的建議呢,就是接受當下的這種狀態。你們現在處于青春期,感情懵懂,心生一些小情愫也是正常的,但是呢你們對于好感,喜歡,愛還不是很清晰。媽媽非常開心你現在正在慢慢體會這些情感的感受,去接受它,享受它,不必非得知道一個答案,有些時候有些事情朦朧的狀態最美好。等到你再長大一點,情感經歷更加多了,你就知道什么樣的感覺是喜歡什么樣的感覺是愛,當然到那時候你想尋求一個答案,你也更有勇氣和底氣和對方溝通交流。你也會從對方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他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歡你或者是愛你。”
“哦~”女兒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小春知道自己說的這些,女兒當下無法有什么的感受,只有等到她以后經歷才能明白。小春不害怕女兒早戀,反而她希望自己的女兒多一些情感的經歷,多去感受人與人的親密互動甚至背叛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