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贊美的那個人綻齒歡顏,紅唇輕啟。
“快了吧,說不定明年這個時候就能換個樣貌了呢”。被偶像夸獎的袁彩林興奮地笑著。樂不可支。開始滔滔不絕地向兩人傾訴這半年的牽腸掛肚。
這時,慕容烜看著親密無間的三人一時有些牙酸,心里默默地泛起了一絲酸楚,推著慕容煥去替念一一她們去陪著帝師和袁丞相。
慕容煥被強行推到了長輩的視線中心,無法抵抗,只能任由兩位長輩拉扯著問道各種學術問題,還有他在外面世界的見聞。
而慕容烜轉過頭,戀戀不舍地看了一眼這歡樂無比的三人一眼,認命的去見他的好兄弟去了。
臉上的笑容在他離開露臺的門口時悄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令人不寒而栗的冷冽。
他剛離開不久。大皇子的母親淑妃從露臺的入口款款走來,宛若一尊端莊秀美的女子雕像。
她身穿的那襲華麗的暗紅色宮裝,一手握著一柄鑲滿了珍珠的扇子,面容俊俏,帶著豐采自信而優雅的微笑。
在溫和朦朧的燈光映襯之下,她宛如一幅華美絕倫的畫卷。目光投向露臺之上繁榮興旺的喧囂,她恭謹地向向帝師和丞相欠身施禮,表達內心最深切的敬意。
隨后,她款款地走到念一一和不殺面前,笑容可掬地開腔。
“娘娘瞧這一路上可是順風順水的?”念一一笑瞇瞇地向淑妃打招呼,旁邊的不殺輕輕點頭,輕聲喚道娘娘,雖然不如念一一那般活潑,但也能體會到不卑不亢的尊重。
對于這些位高權重的人,她心底深處有著一種本能的抵觸。畢竟前世做任務時,見過了太多這樣的人。
她從來都沒把他們放在眼里,無論他們的聲勢多么浩蕩,終究也只是畏懼生死的凡夫俗子罷了。如今的她已不再像念一一那樣,時刻準備笑臉相迎。
她不得不承認,人的性情往往會因為環境的變遷而改變。她和念一一兩個原本截然相反的人,如今卻成為了最佳拍檔。這種巨大的變化,全賴于過去那段悲慘的歲月。
“收到消息的時候,我差點以為自己在夢游。這半年以來,你們兩位小主子幾乎都銷聲匿跡了,毫無蹤影!
我可是知道的,你們兩個從來都不愛熱鬧的人,如今怎么想著要辦這私宴了?”淑妃一邊笑容溫婉,一邊輕聲安慰,但她的眼神中分明透著一種欣慰和喜愛之情。
這兩個人與她所見過的眾多家族子弟截然不同。非但沒有自卑和做作,而且無論是笑臉盈盈還是一臉羞澀,都透露出一股自然而然的灑脫。
她有時候總是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樣的家族才能養出這樣的孩子。
“我們離家太遠,今年尤其思念故鄉。回家很不方便,再加上現在金樽城已經能夠穩健運行,實在不用我們太過操心了。
于是就想著把平時對我們關愛備至的長輩請來,好好謝一謝他們對我們以及金樽城的關照之恩。”
念一一真誠的說著,看著淑妃像跟孩子一樣的咧著嘴。念一一坦誠相告,看著淑妃如和孩子一般開懷大笑。
“你這孩子,慣是貧得很。怎的說離家太遠呢,依本宮看,你們不過就是家里呆膩了,想要出來活躍一下氣氛而已。何況你這孩子滿嘴說孝順,怎么現在就要接家人來這兒住唄。我猜你其實只是懶得挪窩罷了。”
淑妃仿佛看穿了念一一的心思,一邊笑著嗔怒一邊不客氣地戳了戳她。
“神特喵的孩子啊,”念一一心里都要撓墻了。她也是個30+的阿姨級人物了,老是被喊孩子,真是沒誰了。
說起這個,也不怪乎別人看她都得調侃幾句孩子,過去沒心沒肺的三十年里,她心里不裝事,不期待,不強求,也沒怎么保養,臉上倒是幾乎沒被歲月撓過臉。
再加上她那股神經質的勁兒,總是笑得跟傻子似的,沒人會懷疑她已經奔三了。哪怕是不殺第一次見到她,也以為她不過二十四五歲。
她的眼神雖然不至于清澈,但也不那么滄桑。所以,確實,一個人的面相很大程度上是內心世界的映照。
念一一沒事兒就哈哈笑著瞅著眼前這位一邊與她們閑談一邊不務正業地四處亂瞟的長輩。
臉上的表情溫柔得要泡出水來,可是那不經意的眼神卻暴露了她的真實想法,那是怎么回事呢?要是沒注意看的話,會覺得她只是隨便看的樣子。
離得近又對眼神格外敏感的念一一和不殺那種洞心駭目的人來說。這就有點格外顯眼了。
那雙漂亮的眉毛下的眼睛,盯了一圈后就轉回來看著她倆。
而從她看過來時流露出的那種微微的驚訝,又有些瞧不起,仿佛她無法與自己的身份相稱的感覺,她倆就是一清二楚了。
這位淑妃其實是一個非常聰明理智的女子——她既能展現出皇室的尊貴和不可小覷的氣場,同時還能給普通人送去友善和親近。
當她靜靜看著身邊的人時,她的存在會不知不覺散發出一種尊貴且不可侵犯的氣場,甚至能讓人感覺到她的氣場比皇后還要強大。
然而現在她卻像個喜歡嘮叨的母親一樣和顏悅色地戲謔著這些后生小輩。
一顰一笑,一舉一動得體周到。讓人挑不出錯處來,華麗的宮衣、高貴的儀態、溫柔可親的神情。
事實上,這女人并不是那種愛炫耀的人。但她確實也非常努力。光看今天的這身行頭,誰也不能忽視了去。
老皇帝和皇后都不在京中,新皇也已繼位三年。她一個搖身一變當上太妃的人,愣是在宮里活得像個皇太后。
誰能想到真正的皇太后此時還在元安寺修行不肯回來呢。旁邊一直笑瞇瞇暗自觀察的不殺心里琢磨著。
這女人也是不簡單,她的兒子也就是大皇子——慕容華常年駐守邊疆屢立戰功。而她的父親,也是位列九卿之一的左都御史李景文,官職為正二品。
不僅是一個文采出眾和武藝超群的大臣,并且還深得皇帝寵信。
他和他的妻子張氏共同育有一男一女,其中兒子李明泊擔任左侍郎,品級正三品。而他們的女兒雅琳則是淑妃。
為了能讓自己的兒子登上皇位,她以前也是費盡心思,只可惜她的好兒子是完全不感興趣,反而更熱愛軍旅生涯。
然而她呢,動靜自若,總能揮灑自如地扮演母性偉大的角色,實在是一位既有趣而又生動的人物,身處在那巍峨壯麗的宮殿之中,權勢于她而言,卻如同浮云般淡漠。
這不耽誤她熟悉勾心斗角的政治手腕,就算不去爭寵,她同樣能把自己和兒子周到細致地保護起來。她滿懷熱情地為他規劃一切。
兒子想當一名英勇無畏的將軍,于是,她毫不吝嗇地為他鋪平面前的道路,使他一路暢通無阻。她深藏不露,心里明鏡似的清楚,她之所以這樣做,實際上不過是在暗自等待著那一刻的來臨。
卻無人預料,命運的轉盤已經快要響起,只待皇后歸位。可無巧不成書,突然間傳來新皇登基的圣命,讓所有暗中操作的人都大吃一驚。那圣旨的內容和老皇帝的堅決態度簡直無法想象。
他甚至安排好了他所有的六個兒子,有的成為了身經百戰的將軍,有的則成為了享不盡富貴榮華的王爺,赴封地的赴封地。
同時宣布六個兒子并無任何繼承的可能。接著就帶著皇后離開皇宮四處游山玩水去了,美其名曰浪跡江湖。
盡管淑妃內心痛苦萬分,但她依舊能保持冷靜,仿佛什么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一樣繼續生活,剩下這個新皇年紀尚小。
正牌的皇太后當時不在,而淑妃本人可是個洞悉人情世故的高手,又深知審時度勢。
這使得她在宮中的地位始終穩如泰山。宮里似乎隱約有了她獨攬大權的趨勢。
李家這個源遠流長的大家族,現在在朝廷中掌握了絕對的話語權。李氏父子才智出眾,皆在朝廷占據重要位置,權位極高。
他們職務顯赫,一正一副的官職使他們在朝堂上聲威赫赫。這在大慶國也是傳說中的人物。
而淑妃的至親父母李景文和柳老夫人,自從進來了以后,總是低調謙卑,微笑示意。每見一個人,他們都會禮貌地回應,之后他們就以老邁落幕之身去欣賞為他們精心準備的休息室去了。
在這種場合,他們深刻理解謙遜與低調的含義,把光芒全部都讓給他們的寶貝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