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窮不過三代,其實窮到第三代就沒有后代了。
富也富不過三代,其實在這社會,一代富,基本上代代富。
有沒有可能我們覺得他是大富豪,可在人家家里,他是混的最不好的,只是走在了公眾視野的臺前,真正大富豪普通人是看不到的!
校運動會籃球賽,從28強開始打,只不過高一(1)班和高一(4)班的班籃球隊,是從8強開始的,也就是說28支校班隊中只有6支隊伍可以進入8強!
只不過誰都沒有想到的是,今年香州高級中學高一級學生個個都是高個子180cm/190cm一抓一把!
從28強到16強再到8強,要打敗4支班隊得4分,因為都是高一級學生,所以誰也不知道那班實力如何。
“利雨,明天記得帶拉拉隊服,”
“為什么?”
“28強賽?”
“好吧,”
不知道班級同學是不是有病的,叫加油就可以了,還要跳舞很煩。
“利雨,下課后到舞蹈室,”
“我就不用了吧,”
“你只看,你會跳嗎?”
“真是服了你們,”
下課后,小七,小米,劉小浪,劉飛語,雪見,張若冰,林向晚還有我,走向舞蹈室。
音樂老師,早早就在那等著我們了,
“還是昨天的舞蹈,利雨你新加入,看看再跳。”
音樂老師帶著她們跳了一遍,我就跟著跳了,
“利雨,你跳過嗎?”
我想和老師說沒有我不會跳的舞,不過我還是謙虛的說,
“以前跳過,”
“那就好了,我還怕利雨跟不上,”
拉拉隊舞蹈,就幾分鐘,隨隨便便跳,小七,小米,劉小浪,劉飛語,雪見,張若冰,林向晚和我都在班級第六排坐,所以我們8人身高都是163cm-165cm左右的。
校運動會籃球賽28強每天下午最后一節(jié)課開始,也就是16:20分,這個時候都是一些不復要的課程,很多學生都逃課出來看球賽。
每天是兩個球場同時進行的,也就是一天四個班級在比賽。
“我們班是今天下午嗎?”
“對陣12班,”
“12班,很強嗎,看你有點不高興?”
我望著李想,
“知道我們隊,為什么只是8個人嗎,”
“為什么,”
“因為1號3號4號6號在12班,”
“1號3號4號6號很牛嗎,你怕打不過他們?”
“利雨,我就不知道什么是怕!”
“也是,兄弟相殘,有一點點。”
“知道就好了!”
球賽開始了,28強賽的裁判是各班級體育老師,所以陶志老師指導不了我們班的班級籃球隊!
也許因為以前是兄弟,我們班和12班都你來我往的,你上一個球,我也上一個球。
“夏雨,李想,不是隊長嗎,干嘛他不上場!”
“28,16強,我和李想都不用上場,”
“為什么,”
“學校這些小卡拉米,還不值得我們出手?”
“那他們6人,不是很累,”
“放心,李白會替換,再不言就我上!”
“那李想呢?”
“打高一(1)班和高一(4)班的班再出手!”
第一節(jié)打平了,可能是平常訓練到位,看他們像沒事似的,一點氣都不喘。
不過從第二節(jié)開始,夏雨上場了,頻繁上3分,讓對手無還手之力,
本來以為12班的1號3號4號6號會生氣,沒有想到的是李想要他們加入高一(33)班。
“只有加入我們,才能拿到校運動會籃球賽的冠軍,你們回去好好的想一想吧。”
“沒問題,我們加入高一(33)班。”
多了4名外援,高一(33)班如魚得水打進了8強,每一次淘汰賽,李想,李白,夏雨,都沒有上場,就是讓別的班級琢磨不透高一(33)班的真正實力!
周震宇和夏書紳老師沒有想到高一(33)班的籃球隊,那么牛就問陶志老師,怎樣看高一(33)班和高一(1)班,高一(4)班的班籃球隊。
夏老師,周老師,高一(33)班籃球隊,當然不能和兩位老師選出來的高一(1)班和高一(4)班的班籃球隊比了,不過也不容小看。
籃球是一項需要全隊緊密合作的運動,每個球員在球場上都有各自的職責和任務。
為了在比賽中取得勝利,需要制定一些合適的戰(zhàn)術和策略。
高位進攻是利用球員的身高和優(yōu)勢來進攻對方籃筐。
這種進攻方式適用于身高較高的球員,可以通過投籃、上籃等方式來得分。在比賽中,如果你有身高優(yōu)勢,可以選擇高位進攻來打破對方的防守。
低位進攻是利用球員的速度和靈活性來突破對方防守。
這種進攻方式適用于身高較矮的球員,可以通過變向、突破等方式來得分。在比賽中,如果你速度快、靈活性好,可以選擇低位進攻來突破對方的防線。
還有就是快攻,利用全隊速度優(yōu)勢和快速轉移球的方式進行進攻。這種策略適用于防守球隊防守不利或者進攻球員速度很快的情況。
利用傳球和控球的方式來控制比賽節(jié)奏。這種策略適用于對方防守體系較強,需要通過控制比賽節(jié)奏來尋找進攻機會。
陶志老師要求高一(33)班的隊員們,以防守反擊和內線戰(zhàn)術為主,控衛(wèi)以視野開闊、出球迅速、減少失誤為主,即能夠迅速找到快下、空切的隊員并準確傳球。
合理分配體力,由于攻防轉換速度比半場快很多,因此,全場比賽體力消耗速度也比半場比賽快很多,有時甚至連續(xù)幾次攻防轉換就會讓人氣喘吁吁,因此在場上一定要分配好體力,不能每個球都全力以赴的拼體力。
后衛(wèi)在上線持球投手上來擋住防守球員的防守路線,然后后衛(wèi)突破到籃下找機會,也可以直接分球給投手。
過半場后調球給中鋒,其他人跑位,沒有投籃能力的給有投籃能力的掛擋拆。
若沒人包夾中鋒,就單吃內線,若有包夾,中鋒可傳給三分外的隊員。還有就是當中鋒背打時,后衛(wèi)要溜底線,積極反跑。
不過陶志老師說的這一套戰(zhàn)術,李想他們以前就是這樣子打的,不過對于現在的他們來說這套戰(zhàn)術,已經不合適了!
有了1號3號4號6號的加入,李想就要求打五上五下,
五上五下這是野球場上常見的規(guī)則,俗稱“加隊”,也就是幾個人組成一隊與另外一隊比賽,誰先達到約定的比分誰就贏,贏了的可以繼續(xù)打,輸了的就下去,換下一隊來!
有一些球隊為了更加方便加隊,經常會說一些客套的話,像“兄弟加一隊,我們五個不太會打”,讓其他球隊信以為真而對他們放松警惕。
但是這樣的方式在職業(yè)賽場上可不常見,敢一下子就把場上的五個人全部換下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沒有對球員有絕對的信心,是不可能敢這么做的。
可見李想是對他們有多信任,五上五下是籃球比賽中一種積極主動運用的換人方法和戰(zhàn)術,主要是通過五上五下給對方在進攻和防守上造成極大不適來占據場上的籃球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