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記事起,我是一個很活潑的小孩,總是性格活潑開朗,跑來跑去。話很多,總是喜歡跑來跑去的。而且我的聲音特別尖,小的時候總是叫我姐,叫的很尖,讓她等等我,我們一起去玩。玩的總是十分開心。
在農村家的時候,爸媽也基本不管我們,想去哪里玩都行。所以我很小的時候都是在家過著散漫的生活,但是物質上就很差,有的時候也沒有錢買零食。冬天的時候就非常冷。爸媽感情一般,所以他們冬天也不會主張多準備柴火,所以冬天就屋里燒的不多,柴火就比較冷。所以冬天對我來說是特別難熬的,農村的平房。除了比較自由,條件還是比較艱苦的。從那之后我就會想一些事。以前我是只顧著開心,不會想其他更多的東西的。我就覺得我家這么苦,我要是在隔壁九九家出生就好了,他父母那么關心她。讓我感覺十分羨慕,還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兒。冬天去別人家都是暖洋洋的。她爸媽總是對他笑臉相迎,噓寒問暖。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心酸的滋味
爸媽的工作就是種地。然后自己家的地種完了去當臨時工,一天80或者100的日結。那時候我很天真的認為所有的工作都是這樣的。
有時候爸媽種地忙,沒有時間管我的話,我就會上姥姥家。去那里更自由。可以玩,但是對于小小的我來說,我還是更想在父母身邊,哪怕他們不是十分的完美的父母。但是對于我來說是最親的人,我不喜歡去其他人家,但是他們沒有能力照顧我。
平時媽媽不管我們,因為媽媽沒識字。媽媽也會跟我講一些東西。比如告訴我打噴嚏的時候要把頭扭過去。人齊了才能上桌一起吃飯。給別人遞剪刀的時候要刀尖朝著自己。跟我說這個是細節。做不到就會讓人感覺非常沒有禮貌。
媽媽懂的不多,教的也不多,但是他做人是非常正能量的,從來不偷不搶。也讓我們學習這種品質。告訴我們,凡事要靠自己,靠別人總是靠不住的。一輩子很長,要自己努力,不要總想著走捷徑。其實這句話聽起來挺雞湯的,但是很正確,捷徑的人生是走不長遠的。
爸爸則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男人,凡事不怎么過問,只負責做甩手掌柜,負責賺些錢就好了。他喜歡玩牌。媽媽起初是不玩的,但是后來因為爸爸不干活,媽媽就生氣,兩個人互相擺爛。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就中午沒有飯,就會買一包辣條和一包方便面,我們很愛吃零食,就是從小養成的。那時候也認為這樣不好,但是沒能力改變。我們后來也接受了。其實現在長大想想凡事都是有利有弊,因為那樣子的我們生長環境很自由。沒有過多的傳統思想。比如結婚,生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