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呲……”李少萌賣力的蹬著24寸紅色安琪兒自行車,吃力的蹬到半坡,搖搖晃晃的停下。
不行了,體力完全不行。小時候家境太差,長期的營養(yǎng)不良,十三歲的身體身高才一米五二左右。上輩子身高勉強長到一米五八,,今生怎么也要努力一把把身高長到一米六以上。要想些能長高的辦法才行。
吃力的推著車子上坡,石芝桂在她身后也賣力地推著車子跟上。
由于受地理條件限制,八都鎮(zhèn)水田都是種植稻谷,山地多種玉米、花生、大豆等產(chǎn)量高、耐旱的農(nóng)作物。
石芝桂在老家種了差不多三畝玉米,有糯玉米和黃色爆裂玉米。
已經(jīng)過了七月一日,香港也已回歸,李少萌的磁帶賣得不錯,昨天又跟李大加去市里進了一批磁帶,都是香港回歸時金曲。李少錦也放暑假,平常不是圩日,小家伙也會去店里幫忙。
進入七月,就是進入農(nóng)忙季節(jié)。七月要搶收玉米、大豆,八月要收稻谷、花生,收完稻谷,要馬上種植晚稻。
現(xiàn)在糯玉米都成熟了,這幾天李少萌都要和石芝桂回去摘玉米。
華光縣人喜歡吃糯玉米粥,家家都種植。爆裂玉米是種給家禽吃,可以打成米糠喂家禽。
一路上都是一望無際的玉米地,一棵棵玉米桿直挺立,像一排排軍姿挺拔的士兵,英姿颯爽。上了三個小陡坡,大概騎行一個小時多一點,總算到了李少萌的老家穿洞村。
時間還早,村里人家大多都還沒開門。推著車子進村,現(xiàn)下還沒水泥路,村里道路都是泥巴路,路上都是牛糞滿地。一進村子,一股糞氣鋪面而來,不怪乎森森第一次回老家,在村頭就巴在他老爸身上死活不下來,哭鬧著喊“到處是牛屎,我不下”。引得在大樹下乘涼的人們哄然大笑。
不下雨還好走點,下雨可是非常讓李少萌頭疼,到處泥濘不堪,還特別容易打滑。
到了老家小院,李少萌推門,推不開。
“姐,快開門。”李少萌在門外拍著門,堂姐李少容聞聲而來。
打開門,李少容一臉不樂意,“回那么早,家里都還沒起咧。”
不怪你家窮,一日之計在于晨,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李少萌在心里狠狠吐槽。她都能從鎮(zhèn)上趕一個多小時的路回到村上,你們家都還沒起。
李少萌都搞不懂二伯一家,每天都是睡到八九點才起床,吃個早飯十點多出門干活,十一點沒到十二點又回來了。下午四點多再出去干,六點就回來了。這一天就干那么幾個小時的農(nóng)活,能干成啥事?!
時下農(nóng)村都比較重男輕女,李少萌媽媽石芝桂因為生兩個女兒,沒有生兒子,被李少萌二伯一家十分輕看。現(xiàn)在李少萌一家都住在鎮(zhèn)上,只有石芝桂干農(nóng)活回老家,他們一家就當(dāng)石桂芝不存在,什么東西都擺在李少萌老家房子門口,讓石桂芝進出都要先搬東西,十分欺負石芝桂。
李少萌老家大院內(nèi)有四間泥瓦房,老一輩的泥瓦房內(nèi)空都是很高,基本都是用木板隔成小閣樓。爺爺過世前已經(jīng)分好家,最左邊一間是李少萌家,第二間正堂是大伯的,大伯去別的村做了上門女婿,如今沒人住。再過去兩間是分給二伯一家,他們家一家四口人。二伯一家在房子對面又起了個廚房。
在李少萌記憶里,爺爺還在世的時候,左右兩邊的房間都是有門洞與正屋想通,小時候的李少萌經(jīng)常在房子里跑著。正屋沒有閣樓,大門的屋檐下留有幾個小通風(fēng)口,燕子都是通過這些通風(fēng)口進來筑巢。記憶中,正屋的大廳上、墻上、房檐下,好多燕子窩。每年春天,燕子都會銜春泥來筑新巢,十分熱鬧。
后來奶奶去幫三姑看孩子,爺爺也就把家分了,到鎮(zhèn)上跟著李大加。分家后二伯把與正屋想通的門洞封掉,家里沒人住,屋子常年閉門沒有人氣,來年春天燕子也就不再來了。
李少萌沒理李少容,推著車子就進院子停好。李少容從小就是得理不饒人,一張利嘴在村里所向無敵,提起她村里都不想惹。上輩子她讀到初一就不讀了,下沿海城市去打工。在那邊打工一輩子,賺到的錢也回家蓋了房子。人十分精明,不知道是不是早早下沿海打工,心里不平衡,凡事總是和李少萌、李少錦比。
“阿萌,把牛牽出來去塘里趟下水。”石桂芝進家門就上了閣樓去找袋子,今天掰玉米棒,得多拿些口袋。
“好嘞。”李少萌帶上草帽,去牛欄把牛趕出來。李少萌家的牛是村里的盧爺爺幫著李少萌家放牛,所以石芝桂要用牛,都是早早回到農(nóng)村,趕在盧爺爺放牛前把牛牽走。李少萌家是頭母牛,去年下頭小牛。李少萌把兩頭牛趕出院子,往村里的牛塘趕。
“少萌,今天又回來幫你媽的忙啦!”家對面的張奶奶看到李少萌趕牛出來,笑著和李少萌打招呼。
“是呀,張奶奶,吃早飯了嗎?”村里人對李少萌家都很和善,主要是石芝桂為人勤快,村里有啥人家需要幫助,石桂芝總會在能力所及的范圍內(nèi)幫助。
等李少萌出門,村里人也都陸續(xù)出門,有趕牛去水塘的,有提著衣服去溪邊洗衣服的,有的去菜園摘菜的,一派行色匆匆,十分忙碌。
一路上和村里人打招呼,李少萌趕著牛到了水塘。
“盧爺爺。”李少萌到了水塘,盧爺爺正坐在塘邊抽著焊煙。
看見李少萌來,滿是褶皺的臉上笑逐顏開,“少萌,今天和你媽去干啥活?”
“爺爺,今天我們?nèi)フ衩住!?/p>
盧爺爺家有三頭牛,他家人口多,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在農(nóng)村,牛是主要生產(chǎn)勞動力,干什么活都需要用牛,耙田、耙地、拉車等等。所以每家最少養(yǎng)上兩頭牛。牛怕熱,干活前要先下水泡會,干完活回來也要蹚水。
二人閑聊著,趕著牛往水塘來的村民越來越多。大概半個多小時,盧爺爺就把牛吆喝起來,他今天要把牛趕到牛草場去。對于不愿意起來的牛,就只能在岸上拿石頭子朝它身邊的水里扔,這樣牛也就起來了。李少萌家的牛也跟著隊伍起來上岸,跟著盧爺爺家的牛群走。
“嘿,哪走?喝,回去~”李少萌揮著竹鞭,費了老勁,才把自家的牛趕離牛群。
惹得盧爺爺大笑,“少萌,要多回來才行,你家牛不認你這個主人啦!”
“知道啦,盧爺爺。”李少萌揮著小竹鞭,把牛往家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