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秋云看不需要自己幫忙了,她走進屋子里,把里里外外打掃一下。尤其是兩個孩子睡覺鋪的茅草,她都給抱出來。
“這茅草已經受潮了,弄屋頂上去吧,留一捆新茅草給你們。”
“好!”
鄭秋云接過來新茅草,攤在院子里晾一下。
她又把屋子的窗戶打開,透透氣。在收拾的時候,她發現他們家一個碗都沒有,真是家徒四壁。
鄭秋云把茅草扎成一把,用來當掃帚,雖然效果不好,但也能把地弄干凈了。
院子里她也收拾了一番,有些草該拔掉的就給拔掉,又找了幾塊青石板,放在院子中間形成一條路,免得下雨不好走。
這一番忙碌之后,已經到了晚上,鄭武安和鄭溫平也修補好了這個茅草屋。
這個房子修之前,像是“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修補好了,就有一種“草舍茅屋有幾間,行也安然,待也安然。”之感。
“你們倆很棒,晚上獎勵你們好吃的。”
鄭武安和鄭溫平對視一眼,紛紛皺眉,官府從里正那搜的余糧還沒發,他們現在啥也沒有,能有啥好吃的。
鄭秋云笑而不語,留下兩個人看家,她自己出門。
小說里寫,竹田村有一條河,水流湍急,雖有許多魚,但是別人都不敢去抓,原主死后,鄭武安和鄭溫平也得益于這條河才沒有餓死。
出了門口,鄭秋云先向西走,再往北轉,順著這條路一直走,可以到后山。但是這山不高,也不深,山的前面有條河,河水不清,但是可以看到魚。
路邊有很多很多胡椒樹,現在已經過了采摘的季節,但是也沒人采,大部分胡椒都掉到地上。鄭秋云采了剩余的一些,繼續往前走,走到山前,上面都是嶙峋的石頭,還有雜亂無章的竹林。
有的竹子比較細,很適合做魚竿,有的竹子非常粗,倒是可以截成幾段做成水杯。
竹林郁郁蔥蔥,遮住外面的視線,鄭秋云點開商城,想買一根魚竿,結果居然要二兩銀子!
看來,這里面的東西,除了可以報銷的藥,其他的并不便宜。
她抱著僥幸的心理,又選了魚鉤和魚線,這兩樣東西就便宜多了。
鄭秋云買了魚鉤和魚線,就地取材,用竹竿當魚竿,制成了可以釣魚的工具。
她往前走,突然又發現了兩個好東西!
原來一個是“地貼皮”,類似于現代的木耳,不過是長在地上,需要撿起來。一個是山水牛,炸著吃很香。
鄭秋云貼著地皮,小心翼翼的把那黑乎乎的東西鏟起來,又抓了幾只山水牛。
這不是什么深山,但是她運氣好,再往里面走,發現了幾枚鳥蛋。鄭秋云現在就像尋寶一般,喜不自禁的把這些東西都揣好了。
回來又路過那條河,她站岸邊細細的看,沒法抓,魚太狡猾了,也不知道鄭武安是怎么抓到的魚。
她弄好魚餌,坐在岸邊垂釣,不一會,就釣上來一條半大的魚。
現在是深秋,田間地頭還有彎腰拔草的人,他們有的認出了鄭秋云,也看到她手里提著的三條魚。
“她怎么抓到的魚?”
“不知道。”
“還抓了三條?”
“趙大虎,你去問問。”
“我不去。”
他們說著話,鄭秋云也離他們越來越近了,田壟里的農作物對鄭秋云來說很新奇。比如她可以認出來稻,其他的就跟現代的農作物有區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