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那姑奶奶給我的我可以拿嗎?”
“嘖!”可以不可以的,你拿的也不少了:“有的可以有的不可以。”
“為什么?”
“因為雖然姑奶奶是好意給我們的,真正想要給我們的,但是就還是媽媽剛剛講到的,可能人家并不多,給你了姑奶奶就沒有了呀,或者給你了姑奶奶就不多了。而且也有的時候,東西太貴重了,這個是大人的事……也可以給,那你的也要給姑奶奶,你這樣想,假如今天姑奶奶給了你一個橘子,那明天你的蘋果也應該跟人家分享,這叫禮尚往來,不然光別人給你你不給別人,時間久了就沒人再給你了,人家就覺得你小氣還貪心,就像你的玩具你給人家,然后人家也給你玩她的玩具一樣,要相互,要分享,要流通。”
“但實際上你看,總是姑奶奶給你吃的,而你并沒有給姑奶奶什么東西對不對,你的東西都被你自己吃掉了。”
“那我就一個呀。”
“那你如果實在不愿意媽媽也不勉強呀,所以這時候你就得想清楚嘛你收了人家的,那你也得跟人家分享呀,媽媽經常手里也只有一個呀,姑奶奶也經常只有一個呀,或者正好手里就剩那么一點點了,但是你看,媽媽都把一個分成了好幾份然后我們大家分享了是不是?或者你咬一口媽媽咬一口。
你當然應該守好你自己的東西,保護好它們,因為都是你自己的,如果你真的不愿意,那媽媽肯定不勉強。但是媽媽也希望你可以分享出去,跟大家一起,像你看你那些玩了很久的玩具,別人沒有,然后別人有的呢你又沒有,那你們如果分享著玩,換著玩,那是不是就大家都可以玩到新玩具啦……”
從小到大,好像不管是誰都有過從別人嘴里奪食,或被迫被別人奪食的經歷,你有一個布娃娃,明明你自己也超級喜歡珍視,可人家看上了,硬搶也好哭兮兮讓家長撐腰也好,這時候客氣的大人們就會:給她吧,給她玩一下,不就一個布娃娃嘛,給她玩一下你再玩其他的。
或者嚴厲的:給她!
對方家長則:哎呀這么小氣啊?一個布娃娃還舍不得還藏起來當寶,不給我們玩一玩啊?你怎么這么小氣啊?啊?算了算了不要你的,這么小氣,我們以后不給她玩了,以后我們的東西也不要給她。
或者干脆就甩一巴掌:眼皮子淺!人家的什么你都想要!人家的狗屎都是香的,你自己家里不是有嘜!就看不得人家的,人家不給你你還要!你看回去老子怎么收拾你!
假如再有一個回合,為了面子的大人們會:哎呀打她干嘛欸,不就一個布娃娃嘛,小孩子哪個不這樣,哪有那么懂事的,拿著拿著。
對方家長:你看,把小朋友搞哭了吧,都小氣,我這個也小氣!
仝父娶單媽時給霍娟買了一盒很漂亮的彩色筆,她后來已經記不清那筆長什么樣,但永遠記得那時每晚睡覺都放在枕頭邊,一個周六小張梅來了,并看中了,然后她在張梅眼巴巴的淚眼和小姨“小氣”“吝嗇”的玩笑里看著那盒彩筆就這樣易了主,當時她還好兇,會齜牙咧嘴,結果不僅沒保護到筆,還被外婆罵:沒用過好東西,一盒彩色筆都稀罕得不得了……
后來好久再去小姨家有幸見過那些筆,它們有的已經沒墨,沒筆帽,沒外面的衣服,它們被光溜溜的跟各種塑料包裝,果皮紙屑一起歪倒在院子前面枇杷樹下的垃圾堆里。
她有得到過其他小朋友的什么嗎,單媽總是兩句話:她不要!不要給她。
即便到手了回家也要一頓揍:叫花子!你沒看到過?要來的硬氣?不曉得丑!
單媽總是說:有要自己有,人家的,要來的,再好不如自己的。
她理解單媽的意思,但不茍同她一刀切的偏執。
邢星的玩具實在不愿給人家,她非常支持與理解,如果有問題那是她的問題,她只教會了邢星守護,而沒有教會她也要分享,也要先付出和播種,然后收獲不一樣的快樂。小氣的是大人,懶惰的也是大人。
邢星有一天在外面玩,有個小男孩有一輛遙控汽車引的周圍小孩都移不開眼,連大人也駐足圍觀,她當時就哭唧唧想要,霍娟問她,你是非常喜歡這個遙控車,還是因為你沒有,你想要一個。
邢星沒弄明白:我想要一個
霍娟:可是你家里已經有很多玩具了呀
邢星:哎呀但是沒有這個車呀
霍娟:那要不我們把家里的玩具都扔掉?把其他玩具都賣掉然后賣的錢再來換一個這個車?
霍娟:家里有積木,有小氣球,也有好多車,有小公主,有玩具狗狗,你那個小房間都堆不下……我們把它們扔掉?換一個這,那你家里那些就沒了,還要嗎?
邢星:……
邢星:哎呀我就想要一個
霍娟:那好吧,那把家里的都扔掉吧
有的東西當時很想要,第二天爬起來忘的一干二凈。
如果還是惦記,買一個也不是不可以,那就看她的喜愛程度了。
有些道理,好像就是需要反復不斷的讓她去重現,理解,并以她自己的方式接收,最終長成她自己獨有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