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朋友都問我,為什么我的家里過得很和諧,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因為我不怎么聰明,所以做起事來總是糊里糊涂的。但我始終牢記一點,就是只有我自己個的心態(tài)調整好了,情緒好了,那么周邊的人才能跟著我一起好起來。下面我羅列了幾點我家的相處之道,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一點點用處。
家是放松的港灣,不是圈禁人的制度表,所以自由自在要比條條框框更和諧。在日常生活中我是一個喜歡自由的人,所以我也會給家里人很多的自由,比如言語上的自由,行為上的自由。不管是婆婆老公還是孩子們,我們每天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嘻嘻哈哈開玩笑,也是因為我們家規(guī)矩不多,沒有那么多條條框框的束縛,所以做起事來相對就沒有那么許多的后顧之憂,可以發(fā)揮的空間相對就會寬松些。生活本就夠辛苦的了,就別給自己那么多壓力了,壓力就像病毒,是會傳染的,多給自己一點自由,也給家人一點自由,壓力少了,快樂也就多了。
家是溫暖的港灣,不是比高下的辯論賽,所以包容要比輸贏更加和諧。我們是人,不是神,不能夠事事都做到完美無暇,同樣,是人就會犯錯誤,若是你一直揪著對方的錯誤不放,那不僅在傷害家人,也在折磨自己。幾個人聚在一起經(jīng)營一個小家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能理解婆婆的操勞,老公的辛苦,孩子的弱小,所以自然而然我就能包容婆婆的啰嗦,老公的網(wǎng)游以及孩子們那不高的分數(shù)。因為大家都在力所能及的在把現(xiàn)有的生活過得相對豐富多彩一些,我們?yōu)槭裁催€要去分對錯,講責任呢?生活又不是公安破案定罪。分數(shù)考差了就差了,沒什么,人生處處都是考試,孩子努力過了就行了;老公回家打會游戲也沒什么,畢竟他白天工作已經(jīng)很辛苦了;婆婆啰嗦幾句更是沒什么,她總歸都是為了我們好,為了這個家好。所以包容別人,也是在包容自己,放過別人,也是在放過自己,做點自己喜歡的事,讓別人也做點他們喜歡的事,讓自己個開心點,也讓別人開心點。
家是體驗過程的港灣,不是求結果的生意場,所以經(jīng)歷要比結果更加和諧。我們學習各種知識文化,學習德智體美勞,是為了讓我們作為一個人,在這短暫的一生中,可以體驗進步攀登的快樂,也是讓我們能在人生這條滾滾東去的長河里,從容自在的趟過波折與順遂,坦然面對人生的悲與喜。就像天道里芮小丹說的一樣,如果我的能力只能使我窮困潦倒,那么窮困潦倒就是我的價值。所以,不要想著求結果,盡管去體驗過程的快樂就好,想爬山那就去爬山,想出去玩那就出去玩,想喝奶茶就立馬去喝奶茶,如果這個奶茶可以給你帶來身心上的愉悅,那么它對你而言就是有意義的。
在日常生活中,多一點自由,少一點要求,多一點包容,少一點辯論,多一點體驗,少一點功利,那么生活就會如你心愿,多一點和諧,少一點爭吵。就像楊絳先生說的那樣,把自己還給自己,把別人還給別人,讓花成花,讓樹成樹。歲月不聲不響,你且不慌不忙,在凡俗的煙火里,愿以素心閱來日方長,愿晨昏相依四季歡喜,愿你全力以赴的過,云淡風輕的活,手持清風待明月,眉挑煙火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