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覺得尊重這個詞真的是海納百川,因為它的表現張力不僅在于對外,還有對內。小的時候,我們總被教育要尊重老師,尊重長輩,后來長大了,我們曉得,不僅要尊重老師和長輩,還要尊重一切有意義的事情。結婚工作了以后,我們又學會了要尊重生活,尊重工作,尊重同事和領導。再后來,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知道了,人人生而平等,每個平凡的普通人都值得我們去尊重。其實,以上說了那么多的尊重,也都還是停留在對外的一個表象上。
那么尊重對內的表現張力又是什么呢?一直以來,我們都把著力點放在眼睛所看到的外在世界里,從而忽略掉了眼睛所看不到的內在世界。我們尊重了那么多外在的人事物,卻獨獨忽略點了尊重自我,尊重內在。這里說的尊重不僅僅是指尊重自己的優點和既往所取得的那些成就,而是還應當尊重自己在這個生而為人的過程中曾經說錯的話,做錯的事,看錯的人,甚至于去尊重自己在很多人生的重要關口做出的那一個又一個的錯誤決定。
莫言在《晚熟的人》一書里寫到,“真正的強大不是忘記,而是接受,接受分道揚鑣,接受世事無常,接受孤獨挫敗,接受突如其來的無力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困惑、不安、焦慮和遺憾,調整自己的狀態,找到繼續前行的力量,成為更好的自己。”在這里,我們不僅要去接受那個不完美的自己,還要去尊重那個不完美的自己。去尊重自己的一切成長和過往,尊重自己吃過的一餐一飯,尊重自己身著的一絲一縷,尊重那個歷經了生活和社會的毒打還能頑強站起來繼續前行的自己。
所以,學會與自己和解吧,嘗試著去接受那個不完美的自己,也努力去尊重那個在深夜里獨自把心掏出來縫縫補補的背影。就像史鐵生說的,“苦難既然將我推到了懸崖的邊緣,那么就讓我在這里坐下來,順便看看懸崖上的流嵐霧靄,唱支歌給你聽”。月亮雖不是我的,但月光是,太陽也不是我的,但陽光是,三餐四季亦不是我的,但這人間冷暖萬水千山卻是我的。
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最后再尊重這世間的萬事萬物。在人生的這條長河里,踉踉蹌蹌的我們在與這撲面而來的時光撞個滿懷時,終將釋懷,把時光留給家人,留給運動,留給書籍,留給獨處的自己和熱愛的事物,留給值得的人和事,留給河流山川,然后健康的活著,平靜的過著,適當的忙著,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