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總喜歡說知行合一,先知道,再做到,那時候的我以為自己很聰明,也很厲害,因為我只要知道這件事是對我好的,我就會立馬去做,并且堅持到這件事有一個相對比較好的結果為止。那個時候的我相信天道酬勤,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后來隨著時光的流逝,我漸漸對知行合一有了一個不一樣的理解,或許知行合一并不是要先知道再去做到,而是你在不知不覺中就變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就連生活也在潛移默化中過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其實,我也是后來才知道真正喜歡的事情,是不用費很大力氣去堅持的,同樣,真正喜歡的人也沒有所謂的委曲求全,有時候可能我們看到的委曲求全實則卻是別人的幸福時光。就像我喜歡跳舞,喜歡寫作,只有在跳舞和寫作的時候,我的身心才是完全放松的狀態,這個時候的我,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在認真休息。以前我的認知是跳舞有利于身體健康,所以不管再累我都要長期堅持下去,這就是知行合一。漸漸的我發現,或許在不知不覺中去行,在行的過程里不知不覺的進步,這樣子的知行合一才不需要苦苦堅持,也才是最舒適的一個生活狀態。
在這個最舒適的狀態里沒有所謂的權衡利弊,也沒有瞻前顧后的過度思慮,更沒有對他人的期待和失落感,有的只是當下這一刻內心的真實感受。因為感受到快樂所以去跳舞,因為內心感動所以去寫作記錄,因為失眠睡不著所以起來讀書打發時光,又因為工作太累所以刷刷短視頻緩解身心的疲憊。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去趕走煩惱和勞累,也用立竿見影的行動去撫慰那顆受傷的心靈。有時候我們做事,可以不用想太多,就帶著空空的腦袋去做,跟著最舒適的感覺走。換言之,我運動可以不是為了鍛煉身體,我讀書可以不是為了參加考試,我練字也可以不是為了書法大賽。
空閑時,我總是喜歡一遍一遍的看余華老師的活著,看富貴和他的那頭老黃牛,看聾啞的鳳霞和歪脖子二喜,也看家珍和有慶。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大家都是隨波逐流的浮萍,跟隨著時光的列車從風中轟轟隆隆呼嘯而過,最后再無聲無息地淹沒在歲月的洪流里。甚至沒有人會留意他們曾來過,也沒有人會在意他們內心曾經經歷過怎樣的掙扎和痛苦,這個世界他們好像來過,又好像沒有來過。最后只剩下富貴和老黃牛還在不遠處的田里犁地,一人一牛的動作都十分緩慢,仿似要在這田地里犁出一道道深深的回憶,也在溝壑間播種下曾經的滄桑歲月。
活著的意義是什么我是不知道的,或許就像余華老師說的,活著的意義就是活著本身。我也時常會沮喪不能夠隨心所欲的活著,每每這個時候,我就會抄字,這跟魯迅先生在心情低落時抄寫碑文有些類似。不同的是我不喜歡抄碑文,我抄寫的更多是一些古代詩人,例如我喜歡抄寫那個在黃州吟誦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蘇東坡,也喜歡抄寫那個狂醉時都可以浪漫到把白云揉碎的謫仙人李太白。我把他們的歷史生平一筆一劃的都記在我的小本子上,其實我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去讀要去寫,我只知道讀他們寫他們可以讓我的內心平靜,也讓我覺得人生并沒有那么無望,更讓我可以樂觀的面對生活中的那些個磕磕絆絆和曲曲折折。
兜兜轉轉了這么久,再回到知行合一里來看,我覺得無論你是先知還是先行都是可以的,或者不知先行也是可以的,甚至不知不行都是可以的,重要的是,你是否順應了此刻的本心。可能,多年以后,待我們回過頭來才會發現,我們當下走的這條路其實就是最好的,就是能開出花來的,所以不妨就閉起眼睛大膽向前走就好,腳步緊緊追隨著太陽,溫暖的同時,也向陽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