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發展迅速,各行各業日新月異,各國的發展也都突飛猛進。發達國家的成就就不必說了,但發展中國家中卻涌出了一匹“黑馬”,這匹“黑馬”在一些領域一騎絕塵,開始和發達國家并肩,甚至有著超越發達國家的趨勢。這匹“黑馬”就是——中國。
2013年到2016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平均生產增長達到7.2%,中國人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的歷史性飛躍。
百年前的《建國方略》孫中山先生構建了這樣的一幅宏偉藍圖——要修建16萬公里的鐵路,160萬公里的公路,開鑿并整修全國水道和運河,建設3個世界型大港,發展內河交通和水利,發展電力事業,在孫中山先生看來,只有這樣才能“振興中華”。
本集《輝煌中國》圍繞“圓夢工程”展開講述,開頭開門見山擺五個詞組——“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本集圍繞這五個詞組一一列舉出這幾年來中國在不同領域的成就,中國從一個寂寂無名的小國成長為一個更有實力,更有魄力,更有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大國。
說到“中國橋”我們不得不提起港珠澳大橋,港珠澳大橋修建歷時9年,大橋全長55公里,是當今為止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它擁有15公里的全鋼結構鋼箱梁,是世界上最長的鋼結構橋梁海底;隧道深埋部分長5664米,由33節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沉管對接而成,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拱北隧道全長2741米,是世界上最大斷面的公路隧道;每個標準沉管長180米、寬37.95米、高11.4米,重約8萬噸,是目前世界最大體量的沉管。為了修建這座港珠澳大橋,咱們專門自主研發了“振華30”,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起重船,它是為了港珠澳大橋的對接工程而建造的。
最終,港珠澳大橋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的通車在經濟方面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提升物流效率,推動旅游業發展;從社會意義的方面來看,便利人員往來,提升應急救援能力;更展示中國工程技術實力,推動工程技術創新。
在中國,除了各式各樣的大橋以外,鐵路也是一張靚麗的名片。
蘭渝鐵路是一條從蘭州到重慶的鐵路,全程850公里,這條鐵路不僅要翻越海拔3000米的秦嶺,而且沿途地理環境復雜。不過在中國工程師的面前就沒有跨不過去的海,翻不過去的山,走不過去的路。中國工程師們用226座隧道,396座橋梁實現了穿越。
中國不僅有“中國橋”“中國路”還有同樣優秀的“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
由于“中國車”的獨特優勢,越來越多的全球訂單向中國匯聚,中國的創新成果正在被全世界分享。通過“中國港”,中國正加速融入全球產業鏈,參與全球分工。全球吞吐量排名前十的超級大港,中國已包攬了7席。“中國網”的快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信息的傳播和交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為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動力。
這就是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成就,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吾輩當勇擔使命,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