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的奔波,讓芷汐的雙腳仿佛灌了鉛般沉重,每一步都顯得格外吃力。
一座古樸雅致的酒樓靜靜矗立,燈籠高掛,燈火闌珊,門匾上寫著“醉明樓
”三個大字,與周圍的寧靜形成鮮明對比,仿佛是專為疲憊旅人準備的一方溫馨港灣。
這酒樓坐落在城中心最為繁華的街巷之上,門面寬敞,以朱紅為底色,配以雕梁畫棟,飛檐翹角,盡顯古樸典雅之氣。
門前懸掛著兩盞巨大的燈籠,夜幕降臨時分,燈火通明,將酒樓映照得如同白晝,引人矚目。
步入酒樓,一股淡淡的檀香與酒香交織在一起,撲鼻而來,令人心曠神怡。
大堂內(nèi),桌椅擺放得錯落有致,每張桌上都鋪著潔白的桌布,擺放著精致的餐具與茶具。
墻上掛著名人字畫,既有山水之雅,亦有花鳥之趣,增添了幾分文化氣息。
酒樓分為數(shù)層,每層都有各自的特色與景致。一樓是散座區(qū),熱鬧非凡,食客們或低語交談,或舉杯相慶,歡聲笑語不斷。
二樓則是雅間,每個雅間都以詩詞歌賦命名,如“清風徐來”、“明月幾時有”等,環(huán)境更為私密幽靜,是文人雅士聚會小酌的理想之地。
三樓則是酒樓最為尊貴之處,設(shè)有包廂與觀景臺,可俯瞰整個城市的繁華景象,是達官顯貴宴請賓客的首選。
酒樓的菜肴更是令人贊不絕口。大廚們技藝高超,擅長將各地美食融合創(chuàng)新,推出了一系列色香味俱佳的佳肴。
從山珍海味到家常小炒,每一道菜都經(jīng)過精心挑選食材、嚴格烹飪流程,力求做到極致。
此外,酒樓還自釀美酒,酒香醇厚,回味悠長,與佳肴相得益彰,讓食客們大快朵頤,流連忘返。
服務(wù)方面,酒樓更是周到細致。
小二們訓練有素,面帶微笑,熱情待客。
無論是引領(lǐng)入座、點菜上菜,還是解答疑問、處理突發(fā)情況,都能做到迅速而得體,讓食客們感受到賓至如歸的溫暖與舒適。
如此高檔的酒樓,不僅滿足了食客們的口腹之欲,更成為了當時社會文化的縮影與展現(xiàn)。在這里,人們品嘗美食、暢飲美酒的同時,也在交流思想、傳遞情感,共同編織著那個時代的輝煌篇章。
芷汐抬頭看著牌匾笑了一下,帶著面巾加快步伐,踏入那扇雕花木門,迎面而來的是一股混合著酒香與飯菜香的溫暖氣息。
店內(nèi)裝潢簡約而不失雅致,木質(zhì)的桌椅擺放得整整齊齊,墻上掛著幾幅描繪山水風光的字畫,為這酒樓平添了幾分文化氣息。
店小二見芷汐進來,連忙迎上前來,臉上掛著熱情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的陽光,溫暖而明媚。
“客官,里面請!您是打尖還是住店?”小二的聲音清脆悅耳,芷汐微微一笑,道:“先開間上房,再備些好酒好菜送到房里。”
小二應(yīng)聲而去,不多時,便引至二樓一間干凈整潔的客房名曰清風徐來。
房間內(nèi)布置得溫馨舒適,窗外正對著一片翠綠的竹林,微風拂過,竹葉沙沙作響,仿佛是大自然最悠揚的樂章。
芷汐放下行囊,坐在桌旁,靜待佳肴的到來。
不久,小二便端著托盤,一一將菜肴擺上桌來。
有鮮嫩可口的清蒸魚,色澤誘人的紅燒肉,還有幾樣精致的小菜,每一樣都散發(fā)著誘人的香氣,讓人食指大動。
芷汐舉杯輕酌,美酒入喉,一股暖流瞬間遍布全身,連日來的疲憊仿佛也隨之消散。
夜深人靜,芷汐躺在床上,聽著窗外偶爾傳來的蟲鳴,心中涌動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寧靜與滿足。
次日清晨,當?shù)谝豢|陽光透過窗欞,灑在芷汐的臉上時,芷汐悠悠醒來,只覺精神煥發(fā),仿佛重獲新生。
洗漱完畢,芷汐帶著面巾再次步入酒樓大堂,此時的大堂已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原來,今日酒樓有節(jié)目表演,吸引了不少食客前來觀看。
芷汐找了個靠角落的位置坐下,點了一壺清茶,準備好好享受這難得的閑暇時光。
不久,一位身著長袍的說書先生緩緩走上臺來,他手持折扇,輕搖慢晃,那神情、那姿態(tài),仿佛從古代畫卷中走出的人物一般。
隨著一聲清脆的醒木聲,說書先生開始講述起最近京都的種種奇聞異事,他的聲音抑揚頓挫,引人入勝,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聽得津津有味。
據(jù)說在這繁華的京都,曾有一位名動四方的驕縱千金,她的光芒如同夏日熾陽,熾熱而耀眼,卻也因不羈與高傲,在命運的轉(zhuǎn)折中悄然隕落。
不久之后,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如同春風化雨般溫柔又堅決,她的庶出妹妹,一位溫婉中不失堅韌的女子,悄然接過了命運的接力棒,頂替了那份原屬于長姐的婚約,以無盡的柔情與智慧,續(xù)寫著家族的新篇章。
而在這段家族風云變幻的背后,隱藏著一個更為細膩而哀婉的故事。
那位曾由大小姐偶然間拾回,如同流落凡間的星辰般的孩子,他的命運卻在此刻急轉(zhuǎn)直下。
府邸的大門,對他而言,從溫暖的避風港變?yōu)榱吮涞那艋\之門,一朝之間,他被無情地驅(qū)逐出這曾經(jīng)給予他一絲溫暖的家。
他的身影,在夕陽下拉長,顯得格外孤獨與無助,仿佛是世間最可憐又可嘆的存在。
然而,可恨之余,更多的是對這世間無常的感慨。那孩子在這權(quán)力的游戲中成為了犧牲品,讓人不禁反思。
在坐的聽書人,都發(fā)出對這個孩子一整唏噓,眼里流露出同情與憐憫,
正當芷汐沉浸在說書先生的故事中時,才發(fā)現(xiàn)吃瓜吃到自家身上,“故事真離譜。”
突兀場中有個女子問道:“最后那孩子去了何處?”
場上的說書人并未回答她,而是說道:“故事到這已告一段落,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p>
而此時,三樓有一間靠正東的房間窗戶打開,正好撇了一眼剛剛發(fā)言的芷汐,愣在當場,然后對著旁邊的下屬做了一個勾手的動作,他的屬下立刻上前“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