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劉三尚且未能射上一馬,新兵沈四已經先跟韃子交上了手。
拐子馬踏空而來,身上鐵甲閃耀著寒光,沈四深吸一口氣,瞄了又瞄,咬牙張弓,也是運氣,居然一箭正中騎兵的馬腹。
馬上騎士怒吼一聲,拽緊韁繩,努力控制著疼痛的戰馬,速度減緩,一時顧不上還擊。
沈四一擊得手,不由暗自竊喜,忙不迭再次拉滿弓弦,又瞄準了騎士的額頭。
這一次,運氣未能照顧他了,箭矢出,只從人馬之側飛落于地,連韃子的一丁點兒邊都沒擦著。
金人的拐子馬不愧為當世輕騎最強,眼看那馬肚子上中一箭,短暫反應過后,竟又繼續跑動起來。
騎士穩住身形,抬手張弓,目光往沈四處掃來。
對上那雙陰鷙暴虐的眼神,沈四多少有些心慌,情急之下,又是一箭射出,方向歪斜,比之先前更不如。
那韃子嘴角勾起獰笑,一松手,離弦的箭矢帶著雄渾的力道,直直撲向沈四。
巨大的威脅,促使沈四渾身汗毛根根豎立,想躲,卻不知道該往哪面去躲,只覺那細細的箭桿似已堵住了他的所有出路。
還是身邊的人瞧他發呆,扯了他一把,直拉了他一個踉蹌,才讓箭矢堪堪從頭頂擦過,僅得以射落了兜鍪上的一部分櫻飾。
沈四撿回一條命,心中不由后怕不已。眼見那韃子一擊不中,又在鎖定自己,張弓待射,也不得不奮力拼搏了。
回想訓練時的“鎮定法”,他深吸氣、長吐氣,強迫自己去盯著對方的箭矢,判斷調整自己動作。
果如訓練所述,躲過了這一箭,他的驚慌和恐懼,明顯緩解下來,一時信心大增,這叫他有了再次發起攻擊的可能。
可是拐子馬的作戰傳統,通常只是快速襲擾,來去如風,從不戀戰,靠反復沖擊摧毀對手戰陣的。那韃子兩次射箭不中,手頭一拉,策馬就要轉向而去,留給沈四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人的成長往往就在一瞬間,沈四急中生智,此刻放棄了盲目追求一擊必殺,而是選擇了更為穩妥的方式——集中火力攻擊敵人的弱點。
他瞄準了韃子的坐騎,那匹已經受傷的戰馬。
只要能夠擊倒這匹馬,那么馬上的騎士也就失去了戰斗力。
所以他拉滿弓弦,穩穩地射出了一箭。
此時戰馬已然轉向,正與同伴一起在宋軍陣前切過,沈四這一箭,從馬后追至,準確無誤地射中了戰馬的后腿根。
戰馬發出一聲凄厲的嘶鳴,后腿一頓,身體還在慣性向前,直接便撲倒下去,將騎在上面的人也一并甩向前,從馬頭之上越過,劃出弧線,摔得七葷八素。
前排盾手皆老兵,自然不會錯過機會,一擁而上,一陣槍戳刀砍,叫那韃子不幾下就沒了聲息。
沈四習慣性擦擦額頭,拿手往身上一抹,不防觸手硬涼,心里登時一凜,復拽緊了弓箭,重新站定,準備應對拐子馬下一輪的沖擊。
不出所料,金人的拐子馬從宋軍陣前略過,斜斜兜一個圈,于不遠處再次集結,絲毫不停,直接提速,果然又發動了第二輪的沖鋒。
與此同時,正面的戰線上,發生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