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你得幫我尋兩個人?!?/p>
大科學家沈括,死后子孫隱居于世,聲名不再,李娃絕不相信其中竟全無一二繼承者。
而那位千古名相虞允文,此刻亦不知是在為母守孝,還是在照料父親。
有名有姓,李娃自己當然不是不可以找到人,但要說服他們出來做事,岳飛則顯然更為合適。
至于當下要務,第一阻止秦檜回朝,保住趙鼎和呂頤浩;第二,阻止張浚,保住曲端,力爭富平之戰的勝利,或者,努力降低失敗的影響。
時至八月末,歷史上的富平之戰和秦檜南歸都已迫在眉睫。
軍中諸事,岳飛且說俱交予他,只是也叫李娃做好那最壞的準備。
朝中之事,便只能是李娃去想辦法了。
臨安家中,李大按照李娃的請托,將宅前店鋪的翻修結尾,陳列柜臺,掛上了“花顏”的牌子,并左右“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钡穆摼洹?/p>
又在市南坊邊上,買下一處一進的小院子,把各處屋舍一徑兒打通,安置器械,打算做成一間印刷工坊。
忙得不可開交,倒比太湖上打漁還要辛苦。
不過有一件事難住了他。
李娃點了名要的活字印刷,滿臨安城尋遍,全無一人會做。
“老丈人何苦尋人做那玩意兒?”見他辛苦奔忙而不得,有印坊人好心,私下里勸道:“活字需用的字量太大,撿取起來又頗繁瑣,費時費力的,若印得少了,便是大大的不劃算。”
“莫如還是用雕版的好?!?/p>
李大只知李娃說了要,要來做甚卻并不清楚,當下便不解釋,好生謝過不提。
相比起會做活字的人,處理好了的上好的棠梨木,就好找得多了。
待到李娃回來,又發現折枝兒,婚后改回了本姓的冉小娘,帶著小奴早兩日也先進了城。
她倆原在臨安,很有幾家熟識的花娘姊妹,縱使遭了兵禍,留下來的也還有許多,得知她跑出去一趟,得了機遇從了良,羨慕的祝賀的且不必說,單就熱心替她尋摸宅子、介紹人手的,都不老少,三教九流,一應效率,真真直叫李娃望塵莫及。
李娃一拍大腿,忙又去托冉小娘尋摸會做活字的人。果然找來一位常姓刻書匠。
此人祖上亦為稱奇,正是《邵氏聞見錄》里所記載的那位“長安百姓常安民”。石碑事后,常安民雖沒被治罪牽連,但也后怕不已,遂更為重視“教其子以儒學”,因此后面三代皆以讀書為要,倒將自家祖傳手藝拋了下來。
可惜常家個個都不是讀書的料,整三代人童生,即便搬到汴京,依然一個生員(秀才)都沒有能考中的。
冉小娘找來的這個常升,自小同樣讀書不成,而且因為上幾輩讀書多、生產少,坐吃山空,家境日益貧困,不得已,這才又撿起來家傳技藝,結果天賦異稟,一學就會,沒兩年就出得頭來,開始接活賺錢了。因為汴京有些活字印刷的需求,故又自學了活字造法。
眼看著生意日漸興隆,常家上下都極高興,孰料就樂極生悲,生病的生病,遇匪的遇匪,好不容易度過兩年難關,韃子又打了來。
跟著那些官人、富商的,拖家帶口逃到杭州,改名臨安、劉苗兵變和韃子南下一一經歷,到得如今,好大的一大家子人,除了他一個,竟僅僅只剩下了上一老、下兩小。
說起來都是一把辛酸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