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歸正傳。
既然活字印刷可以用了,報紙的創立也該議起來了。
版面設置李娃是一早做好的,但這打頭陣的創刊號內容,就著實令人難以取舍了。
戰地記者是不用想的,眼下軍隊消息,來源靠譜的只有岳家軍一處。
金軍稍退,張榮的水寨便繼續立在鼉潭湖處,岳飛再次遣人前往說合,意圖將其收編麾下,目前尚未談好。
歷史上這家伙縮頭湖打成得勝湖,把韃子趕回淮北的功績的確巨大,但單看他占據通州后,屠殺通州居民以為糧食這一點,也能想到其人如何。
不過李娃還是留了一版《義士錄》予他,請了李清照把關,寫了一篇梁山伯好漢們在承、楚二州之間三湖巧用,襲擊金軍,屢獲勝捷的報道。
一來振奮天下士氣,進一步削弱金軍“不可敵”的神話,二來給張榮臉上貼貼金,送他一頂愛國義士的帽子戴,也好配合岳飛的收編。
休閑板塊,李娃毫不猶豫選了《西游記》和《射雕英雄傳》故事連載。
但因私心作祟,好好一本《西游記》,被她邊寫邊改,將里頭的佛道對立淡化了許多。
不得不說,佛門納稅偏少,占盡土地和供奉,經商放貸比比皆是,肥頭大耳的不算少數,卻偏偏就在面對外敵之時,做的事情,與清貧道家相比,高下立判,可還真怪不得李娃不喜。
至于《射雕英雄傳》,李娃倒并無私心,只消刪刪減減,改動些勢在必行罷了。
又有詩詞歌賦,科舉文章另成一版,亦不難擇選。
而擺在頭版供選的,則是面前桌上三篇文章。
一篇李清照拉來的針砭時弊的投稿,一篇宗大元帥的《乞毋割地與金人疏》,一篇李娃拼拼湊湊朱元璋、李璧出來的《討金書》。
說來也是稀奇,李娃明明記得是不曾背過那《奉天北伐討元檄文》和《討金檄文》,卻不知為何下筆如有神,寫的時候,無端端竟能記得起來。
待到閑暇,琢磨半晌,琢磨不出個所以然來,李娃索性也不為難自己,抄一份給岳飛,直接請他斧正一二。
故此《討金書》一出,李清照、朱淑真驚為天人,便連剛被岳飛連連催促行來的虞允文父子,在岳飛那里無意間瞧見了,亦是贊不絕口。
唯獨李娃自己,遲遲拿不定主意。創刊確需一鳴驚人,但若旗幟太過鮮明,又恐不利往后布局。
翻來覆去,思來想去,她最終還是把《討金書》收了起來。
轉而放上那篇針砭時弊的文章,以及陸游的《金錯刀行》。
當然,《金錯刀行》署名:佚名。
愛國詩人歌一曲,熱血沸騰浩然氣,嗚呼提唱反詰句,擲地有聲催人進。
足矣!
思緒一起,另一首詩浮上心頭: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很好,下一刊的內容也有了。
再加一篇北地漢人的悲慘報道,靖康恥,臣子恨,屆時倒要看你趙構還好不好意思躲在紹興做縮頭烏龜。
誒,果真還是壓不住的激進嗎?李娃陡然回神,收回思緒,不由苦笑,看來自己真不適合當這報紙的主編。
且不知那虞允文到了沒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