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堂,諸人坐定,有仆從捧上茶來。
李娃素來吃不慣點茶,想不明白滿口鉆的茶渣究竟魅力何在,此刻端起盞來,微微抿上一口便罷,只捧著手頭那個建盞細細摩挲。
范汝為見她如此作派,以為她是對這入口之物有所疑慮,心中不喜,口氣遂不由生硬起來。
“既說是談生意,莫如開門見山。能來找某,想必,岳都統是缺鹽了吧。這樣,爾等說個數,能不能辦,某再來說。”
方才堂上,李娃有意壓制他們氣焰,這會子堂后入正題,再你壓我,我壓你的,意義也不大了。
故而李娃聽了范汝為的話,也不覺得冒犯,放下茶盞,和和氣氣道:“此行目的,的確是為鹽,不過,絕不單單是為鹽。況且,范公可是猜錯了,我們岳家軍,好歹也是朝廷禁軍,真還不缺鹽。”
“做生意,做生意,光是我買你賣,怎能做得大,還得是合作、共贏,方能長久。我們岳都統的誠意,范公不妨先聽聽看,過后再來說鹽的事。”
這一談,便是七日。
岳家軍拿兵器換私鹽,若遇指派鎮壓,則出工不出力;另他范家部分人入岳家軍,一來互通有無,二來以防萬一。
更私底下,李娃獨見范汝為,言及紅茶、建盞海利之事,要求(紅茶)技術入股,協助護航,均分獲利。
范汝為同歐陽穎士、吳琮等人,并幾位心腹文武“官員”,反復討論斟酌,到底舍不得巨大的利益落入他人之手,兼又得了回報,知曉湯、李二人雖瞞了身份,拿出來的岳飛信物卻實在為真,順道還半玩笑地猜測了一把“岳飛背后的女人”,故而同意了合作。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李娃此趟建州之行,實屬私下行事。岳飛確是變了些立場,松口同意利用動亂,在有限的范圍之內,“養寇自重”,以免被卸磨殺驢的命運,但賣武器、分走私、做海盜,對他一顆正直的心靈,沖擊還是太大了些。甚至就連湯懷,李娃都不敢完全與他說實話,只說走這一趟,是來跟范汝為買鹽的。
單只武器換鹽一項,回頭后續就得跟岳飛掰扯許多。李娃倒不甚擔心最后的結果岳飛會不同意,不過別的譬如海上走私之類,她已打定了主意,是要瞞著岳飛挺久的了。
而航海護衛,她亦不打算找岳飛要人。興仁府古葵丘李莊人李寶李占魁(葵),此時尚未聚眾抗金,還在當他的“潑李三”,找來實訓一批私家水師護衛,比起張榮,顯然更適合。
至于倭國,李娃現下沒提,并不代表她沒成算。
大天狗崇德天皇大治未退,暫留他茍安,待到私兵們護航海貿十年,經驗累積足夠,正好摻和保元之亂,趁機占他幾個金銀銅礦的,豈不美哉。
屆時,岳飛見了礦山,得了退路,想來不說欣然接受,半推半就也必不難。
范汝為若是表現良好,給他在倭島上許塊地,繼續深化合作,亦未嘗不可。
瞞天過海,狐假虎威,李娃走這一趟,算是徹底放飛自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