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發達了,天南地北的事情我們大致都看得到,網上也好,身邊也好,反正都不是個例,那些對父母大呼小叫的,毆打父母的,傷害父母的,甚至于殘害父母的比比皆是。
看到這些事情我們就覺得不可思議,首先討伐這孩子,其實不對,復印件出了問題,一定首先是原件“排版”有偏差。
我們看到被孩子傷害的父母,覺得他們可憐,但我們又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就是這個意思,一個孩子三觀和性格的養成,后天教育一定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童年坎坷,也不奢求每個人都要幸福美滿,但我們首先都要學會的應該是懂得感恩,知道分享,共情他人。
有時候父母的思想和行為,都會潛移默化的投射到孩子身上,無論你是有意還是無意,你覺得你從來沒有慣孩子一些什么,你該打也打,該罵也罵,但如果你平時遇人遇事都唯唯諾諾,忍而不發,孩子也會有樣學樣,變的懦弱,他的思想里就會覺得一些事情,都不大,都不至于,只要不是性命攸關,都可以不去爭取。
或者你遇事不懂得變通,刻板保守,那么孩子長大后遇事大概率也會“老實過頭”,情商不高。
又或者生活中,作為男性,你沒有承擔起一個男人應該有的擔當,照顧好一家老小,家里大事小事都由自己的妻子操勞費心,天長日久,妻子變成了一個怨婦潑婦般的存在,這樣的一個形象下,妻子也沒有辦法發自內心的去尊重你,父親的威嚴在孩子眼里,就會變的若有似無,他也會自然而然的無法尊敬你。
孩子成家后也會覺得,這些東西理應是妻子來收拾,我只要把錢賺好就可以,不是我不做,而是我的概念里,這不屬于我的事情,我小時候也都是我媽做的,既然是該她的分內之事,那么做好了是你應該,我也不會覺得感恩或者心疼,反而如果我還能把我自己的內務整理好,就已經是太過于完美了。
如果產生矛盾,因為父母對他都是退讓和包容,覺得他是孩子,不需要他去做,去操心,日子久了習慣成自然,他會應對到婚姻里,耐心不足,一些爭執小事就想著我憑什么包容你,憑什么讓著你?我父母都對我沒那么多要求,你怎么那么多事?
很多時候,或許你沒覺得你慣著孩子,或者你沒覺得孩子哪里有問題,更好奇為什么好好的孩子在外面就遇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為什么會發生這些?就是一些你自身原本就有的不足和缺點,你毫無保留的無意展現在孩子面前,他們耳濡目染,加上自己的性格特征,自然而然的變成了一個改良版的你自己。
同樣因為你原本也是這樣的人,所以也不會覺得自己的孩子這么做有什么問題,他做出的一些行為,你也會與他贊同到一起,這就叫做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網上還有好多人說,原本我最討厭我爸的暴躁,我媽的強勢,可現在我猛然發現我也變成了我最討厭的人,這就是在不知不覺中,父母不覺得慣了孩子什么,孩子也不覺得學了父母什么,但最后,卻隱約有對方的影子,為什么現在結婚都要先看看對方父母,因為什么樣的家庭教育出什么樣的孩子。
還要看看對方家庭父母是什么樣的相處模式,因為一般他們是怎么樣相處的,孩子的婚姻就會學著一樣的相處。
更有可能父母對他太過任由,所以后來的妻子做出的一些吃飽穿暖的付出就太微不足道,他覺得父母已經給的習以為常,并不覺得有什么特殊,但你不懂,父母給你的,也許是他理所當然,但夫妻不同,她沒有義務應該去做什么,去付出什么,你如果覺得理所應當,那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