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2】
~《豐盛》第17章——少,才是多
我在這里,想帶出一個中心的理念,也就是Lessismore少才是多,這是我認為和豐盛最相關的一個觀念。當然,談到豐盛,你大概和一般人一樣,第一個想到的會是:多,還要更多。但是,從我的觀點,倒不是更多才是豐盛。有時候,是剛好相反。你如果想要活得豐盛,可能需要的是更少,倒不是更多。
生命的豐盛,其實最多只是一種滿足感,你徹底知道你完全不缺,而樣樣你所需要的,生命都會安排。
然而,少才是多,這句話還配著一個你過去沒有想過的觀念,也許你需要放掉那些你不再需要的東西,你不再需要的,也許是一段感情,一份工作,一種人生規劃,一種往來的圈子,某樣的生活方式,或居住環境。生命本身,是簡單的,是單純的,它自然也會想讓你簡化。
你今天會讀到這些話,也許正是因為低潮和不順,跌到谷底的或許是你的感情,你的健康,你的工作,你的經濟狀況,你的人生的規劃,也可能是你失去了人生的意義,你自然會希望,自己能通過全部生命系列的觀念和練習而走出來。但是,你可能沒想到,透過全部生命系列,帶來的重新整頓和轉變,會是全面的,會滲透到你生活的點點滴滴,你自然會回過頭來,想徹底轉換生活習慣,讓自己重新歸零,重新起步,當作配合身心轉變的一種配套措施。這樣的轉變,自然會反映在生活最自然的瑣事里。你也許發現,其實自己不需要睡那么多,不需要非吃什么不可,無論哪一件事,其實并不需要符合別人講究的標準,包括自己平常吃什么,怎么表現,也是一樣的。你也自然發現,你其實并不需要那么多東西,你過去以為你需要的衣服,紀念品,照片,工具,廚具,收藏,嗜好品,其實都可以大幅度的簡化。這些物品,你過去可能根本不會想去清理,但是,我希望你能理清頭緒,知道哪些物品是自己不再需要,把自己不再需要的清掉,最好是能轉送給別人。這種對生命的清理,可以是全面的,你需要去清理的,也許是十年,或者是更久前的衣服,也許是書,是文件,是信,是日記,是相片,是當年最新款的電子用品,是別人送來成套的杯碗等等,衣服可能早已過期不合身,不符合你現在的氣質與狀態,不符合你現在這個人生階段的需求。其它的東西也是一樣的,可能早就不再是你需要的,既然你不想困在過去,這一切也跟著都要清掉。
是的,我知道,誰會想做這樣的清理?你在清理的過程中,有些得從高處拿下,有些得從柜子的深處挖出來,有些是你早就不愿意面對只是隨便收到某個看不到的角落藏好,這些東西的擺放,本來還可能勉強維持一種表面上的秩序,但是你一開始清理,也就破壞了表面的和諧,甚至還讓家里看起來更雜亂。清理這些東西不光費力,有時還會帶來一些情緒的萎縮,甚至勾起過去的畫面、感情和記憶,而就是你可以翻出它們,因著種種感情和記憶,你也可能舍不得清掉。即使清掉了,甚至可能還想盡辦法把它找回來。無論這些舊物含藏著是怎樣的畫面和記憶,都讓你心里糾結。清理舊物會是如此,如果讓你清理一段多年割舍不了的感情,那么你內心的反應會更大,你沒想到,自己還會有那么多眼淚,明知應該放掉,但怎樣都舍不得。但是,你也知道,就是因為一直舍不得,才累積那么多情緒的負擔,這些負擔隨時把你凍結在過去某個瞬間,你,至少一部分的你,好像還留在那里,好像還在等著什么再一次的出現,再重新來過,但是,事實是,那個瞬間已經不存在了,這還不值得你去簡化,去處理嗎?對你無論是什么,你都可以去清理,而這種清理,一樣的,最后都會減輕你的負擔。
修行,最多是回轉。假如過去你有情感上的失落或創傷,幫助自己恢復內外的一致,是特別重要的。倘若你的身心還在混亂中,念頭和情緒是凍結,或是還在起伏,那么,你全部的注意力,自然不斷地往外頭找。一個人,身心還沒有同步,在這種身心不統合的狀態下,是不可能回轉的。你還會需要透過我之前帶出來的練習,包括靜坐,幫助自己達到同步和諧振,才有辦法進一步接受醒覺的觀念。化解過去創傷的方法,當然可以從環境的簡化開始。透過物件的清理,拋開這些傷痛的記憶,特別是會讓自己回想起這些創傷記憶的物件,例如衣服,例如紀念品,都應該清理掉。把舊物清理掉或者送人,和過去的一段感情徹底告別,也會突然發現你的負擔不見了,整個人輕盈起來,你會體會到,這樣的清理不僅能讓情緒的悲傷踩一個剎車,而你甚至開始充滿活力、平安和歡喜。你可能還會想,哦,原來早該這么做了。你原本,可能不敢相信自己能跨過某個創傷,沒想到你竟然很久不再想起,這時候,你已經走出來了。
你也會明白,原來身心確實是幾面一體,外在是反應內心,而內心反應外在。那你如果還記得,這也是我前面提過的,對稱法則。你的環境如果整潔、簡單、干凈,其實也反應你心里的狀況,兩面是一體的。一個人生活簡單,不讓自己被雜物圍繞,這樣的樸實,也是在跟自己內心做一個同步的聲明。當然,除了舊物之外,其實,更重要的,是對過去創傷、情感、記憶、傷痛的清理,長期來說,這樣的清理是更重要,而它本身其實是一種臣服的功課。你也自然會發現,一個東西,無論你怎么再放不下,最后還是帶不走的。其實,人生中,什么都可以放下,可以丟掉,可以簡化,沒有一樣東西有絕對的重要性。剛開始清理,你可能還覺得費力。然而,不知不覺中,你越清理,越不覺得費力,甚至你會發現,自己隨時在順手清理,你不再想囤積東西,也不想把感情、念頭、不確定各種顧慮擱在心里,這種清理還會讓你上癮。你越放手,越是感到喜悅,你甚至會趁一個東西還是好的,還可以用,還很新的時候就送給別人,或者捐出去,而不是等它舊了,沒用了,或甚至壞了才放手。看到別人得到一個新的東西,他臉上發出的喜悅,自然可以為你帶來更大的歡喜。你自然發現,對任何擁有物,包括你住慣了的房子,都可以放手,可以重新開始。甚至你對所擁有的物質,都不會再那么重視,不會再想留下任何記念。你想不到的是,這種放手,雖然還稱不上從人間徹底出離,卻是我們一般人隨時可以做的,這種放手和清理,不光影響你的客觀環境,其實也在整頓你生命的價值,讓你對豐盛有了全新的看法。你自然會發現,這種放手,本身其實是最高的豐盛。你從原本一心只知道取得和渴望,突然轉到放手、給與和服務。你也會發現,你真正的需求,其實并不想過去想的那么多,甚至比任何人可以想象的,都更少。你不光發現,人生其實不需要符合規劃,有時候,甚至大部分時間,你可以讓生命帶著走。也許,你本來連開車,都要隨時設定導航,不可以失去方向,也可能,你本來認為自己應該完成某一個項目,或者你本來很在意別人眼中的你是好是壞,現在,這一切,你發現都可以不去操心,都可以隨緣。一切都能夠放手,都可以隨緣,你自然會體會到,心中自然有一種滿足感,這種滿足跟結果,似乎沒有什么直接的關系。過去,你會認為是錯誤,會讓你失望的,你現在也發現,好像也沒有什么錯誤可談,而任何對錯,其實都沒有什么重要性。就連這些錯的狀況,都可以讓你得到學習和滿足,這樣的滿足感,或說豐盛,越來越脫離你所處的環境和條件,你已經可以隨時把它活出來。
少,才是多,因為這個觀念太重要。我在談豐盛這個主題時,也一定要把它帶出來,就好像我在全部生命系列,進入臣服和參之前,會先帶出種種靜坐的方法,讓一個人可以達到同步和共振。少,才是多,這觀念在豐盛這個主題就是這么重要的基礎。通常,我會讓人從清理自己周邊的環境開始,從你自己的房間、家里、辦公桌、工作環境都可以得到練習。我相信,假如你可以這么做,你已經對自己的生命引發了一個大的調整,清理生命中不再需要的東西,這本身就是一種凈化,幫助你把頭腦簡化,讓身心一致,而同步達到諧振。這種清理簡化的作用,和我過去帶出來的許多練習,包括靜坐,是一樣的道理。到最后,還是讓你的內外能夠一致,而可以回轉到心。
讀到這里,你或許會想起,自己還有一段感情,一件事,一種人生規劃,某個環境所引發的障礙,正在等著你去簡化。有時候,你可能要先從這個層面著手,才能讓身心回到同步而合一的狀態,而可以讓自己準備好歡迎生命的豐盛。
~怎么操作?在實務層面可以落在生活之中?給或者是把生命簡化,極簡主義,就是把生活中不需要的東西送給別人,實際是怎么操作?
我們講簡明飲食,和這個觀念是一樣的。一個人吃得簡單,但是吃得好,吃得營養。還可以把不耐受的情況減少,你會發現你的腸道會比較舒服。這種方式,可以帶到生活當中,任何東西,書桌上的,壁櫥里的,樣樣都可以,一天一個,開始簡化,送掉或者給出去,每次要給的時候,可以問自己:這個東西,會給你快樂嗎?會給你帶來快樂嗎?和你的生命價值符合嗎?比如衣服,和你現在投入到簡化,化約的方式都不符合了。你真的需要嗎?當然,剛開始每個人會舍不得,但是如果你把它變成正常,尤其做功課,可以禱告,可以感恩,對你過去用的東西,現在不需要的東西,這種快樂感,這種滿足感可以轉給別人,用這種方法,不斷地建立一些正向的回路,就不知不覺地把你想要累積越多越好的觀念,不知不覺就改變了。你沒有去面對這些觀念去著手,去開刀,去檢討,其實根本沒有,你最多只是建立了另一個更快樂的回路,你就把過去的習慣推翻了,根本就沒有碰它們,你已經從里面走出來了。我以為這樣子,生命簡化,樣樣簡化,樣樣都,連你的想法,你的決策,一切都簡化,甚至一個人的表達非常直接,非常簡化。我們的生命簡化到一定地步,連思考的模式,怎么去決策都可以非常簡化,非常爽快,別人也知道你在想什么。而且,你和別人溝通也一樣,很簡單,你溝通很誠懇,很一致,想和做一致,反而你心里也沒有什么障礙。從別人角度,也非常愿意和你接觸。
首先,把意識回轉到自己,回轉到自己,帶一種友善的中立心。而把這樣樣看得簡化,本來你是注意外在,突然轉到內心,而你沒發現本來你覺得無聊的,沒有變化沒有動,而現在發現,其實在這種不動,在這種簡化的狀態下,你才能找到一個真正的自己,你才找到神圣的空間。
~《豐盛》第17章——少,才是多練習——簡化生命
看看你的臥室,總有些東西,是你不再需要的,而你可以把它清理掉。清理掉,不是你找個地方再收起來,而是丟掉或送人,當然最好能夠轉送,或捐給需要的人。你可能會問,那我怎么知道自己不再需要它了?很簡單,你看到這個東西,接觸到它,心里的第一個反應是正向、快樂的?還是充滿萎縮?會讓你萎縮的東西,就可以優先處理掉。然而,你繼續清理下去,就算帶著好的回憶,帶給你正向能量的,只要和你現在的生活不相關,也就可以處理掉。一一掃描臥室里的東西,哪怕只是桌上一個不起眼的小物品,你也稍稍用心去體會,看它和你現在的生活相不相關。清理的過程可以充滿感恩,無論這個東西,為你過去留下了正向或負面的回憶,無論現在是不是有用,你都可以帶著感恩的念頭,“謝謝,你為我帶來一種功課,一種練習,你過去也曾給我帶來許多快樂和滿足,盡管我現在不需要你了,我還是要謝謝你!”
清理,并不是因為討厭而放手。最好,可以把清理出來的東西,轉送給需要的人,而不是把它銷毀。這時候,我們心里更要做一個功課,知道放手是善意。“謝謝!也許你在別人手里會帶來更好的能量,造出美好的空間。”在清理時,帶著這樣正向的意念相當重要。
你如果才開始做這個練習,倒不需要一口氣把所有東西清理掉,你可以把它變成一個小小的儀式,讓自己每天清理一樣東西,這樣子把清理的門檻降下來,讓你隨時可以輕松進入,而不會那么費力。
你只要一開始動手清理,可能會發現,自己想清掉的不止一樣東西,而是兩個,甚至三個或更多,無論你想清理多少個,在這練習中,最重要的是心情。你可以在清理舊物,轉送或捐給別人的時候,隨時帶著很正向的念頭,你應該猜的到,最重要的心情也只是感恩。你在清理的過程,更可以做感恩的告別,對這些東西說“謝謝你對我的幫助,現在我雖然不再需要,但我愿你能帶給別人一樣的快樂。”這么做,讓清理舊物對你不再是純粹的痛苦和失去,而是一個帶來歡喜的練習。是這樣,清理東西才會為你帶來一種清爽而快樂的感受,這種正向的心情一再地重復,自然會落到你的潛意識。一再重復這樣的心情和感謝,就好像在進行一個儀式,本來你可能懶得清理,舍不得丟,對清理舊物充滿了心里障礙,畢竟想想,誰會喜歡失去東西呢?但是,你一再重復這種感恩的告別,你的心情會逐漸變得開朗,甚至可能讓你開始期待下一次的清理。
同樣的道理,不只是清理舊物,其實,你投入任何事,都要配合感恩和正向的念頭,才會為自己建立正向的回路,會讓你越做越想做。面對困難,也只是如此。你完全可以試著把一切變得正向,純粹為了正向而正向,倒不是為了取代、推翻,或否定什么。你也可以抱著這種正向的心情來簡化事情,一樣的,你也會不知不覺上癮。你可能終于體會到,無論是把東西和人分享,或是把事情簡化,同時帶著感恩的念頭,這本身自然帶來最大的歡喜。
無論是整理東西,還是整理環境的空間,還是簡化事情,你還可以把這樣的清理延伸到自己。舉例來說,清理自己的飲食習慣。有些不健康的飲食癖好,你過去心里明白,只是為了滿足一種欲望,并不是你真正需要。現在你看,可不可以清理掉。然而說清理,其實沒有什么具體的東西可以丟掉,最多也只是你不再用這樣的飲食。你不必要責備自己過去對它的依賴,最多是在心里清楚地表達“謝謝你,我不再需要你了。”
你會明白,這樣的清理可以延伸到每一個習慣,包括講話的習慣。過去,你也許說話總是帶刺,以為這樣比較直接,現在你可以告訴自己:一切其實都是剛剛好,我現在不再需要這樣說話了,請你幫助我,讓我轉一個方向。
我們平常待人處事也是一樣的。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單純化或者簡化,反而是處理事情最簡單的方式,而倒不是累積更多的選擇,反而把事情或關系變得更復雜。
這樣的清理,也可以延伸到心態。舉例來說,在工作上,你本來有樣樣的期待,樣樣的要求,當然你并不需要責備自己,只是現在看可不可以踩個剎車。“我過去需要金錢,需要名譽,需要地位,然而,我現在不需要了,讓我將渴望簡化,把念頭簡化,把生命簡化。”再舉一個例子,眼前你可能出現一個賺錢的機會,出名的機會,擴大影響力的機會,然而,你也可能意識到,這樣的機會原來還是從自己心里的貪念、欲望延伸出來的,一樣的,為自己踩一個剎車。“謝謝你!一切都是剛剛好,然而,我現在已經不需要了。謝謝!”
包括你對未來的安排,認為自己所需要的保障,都可以做一個清理,看可不可以放手。對自己說:“我知道,我過去需要這樣的安排和保障,現在,我不需要有這樣的擔心了,我可以放手,解散這些安排和保障。”
你如果能徹底這么做,你會發現,生命里,你真正需要的不多。而這些不多,你在心中,老早都有了。最終你發現,你對生命簡化,最多也只是改變一個習慣,到最后,甚至連一個告別的經過都不需要,你并沒有取代或換掉什么,只是表達感恩,同時延伸一個新的回路。
或許你還記得,我在《真原醫》里提到,習慣或習氣,是透過頭腦的回路所建立的,如果你要改變習氣,建立一個新的回路,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法,還是透過行為,也就是透過肌肉,和我們整個人身心結構的動來配合。每一個新的行動,也就自然而然建立一個新的回路。有了新的回路,生命也就跟著改變。新的回路一旦建立起來,你也會發現,自己自然不會想再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