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醒得比往常早,進入腦海里的是下面這些想法。
我們就是要把一切來的都接受。
我們通常是在主動做一些事情,是自我在做,不是隨順自性。
這也是一種費力,是一種使勁。
常常聽到“靜待花開”這四個字,LM一直以為很美好。
但是現在,LM有了新的感悟。
“待”字是等待,所謂等待,就是有目的,有期待的。
而且“花開”兩字也就是目的,就是等到花開的那一天。
也許等來的不是“花開”,我們也要接受;
也許等來的是“枯萎”是“死亡”,我們也要接受。
也許就不需要“等”,因為等不等,后果都是一樣,只有接受。
而且“等”,就是用力,使勁,而實際上完全不需要,而且是多余的動作。
那么只有“靜”了,只有“靜”可以留下來。
就在那里,“靜靜地”待在那里。
突然想到了六祖和神秀的那兩首詩:
神秀大師: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六祖慧能: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前者,是我們能做,能動的部分,由于我們都有自我,就有需要凈化的部分。
后者,是我們不用做的部分,是我們有的自性,根本什么都不用做,因為本自具足。
前者,是我們可以把握的部分,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做人,好好地赴死!
后者,是我們無需期待的部分,準備好自己,只有條件具足,自然就會與天地合一。
那么在我們的生活中,如何去處理事情呢?
LM想,需要慢慢找到一些平衡。
有些事情,是突然跳到你面前來的,那就做好了。
有些事情,是你想方設法規劃的,那就可以不做,甚至提前知道,就提前取消或者放下。
做與不做,有個平衡。
就像今天處理了很長時間的某個團隊的事情,就是突然蹦到LM的面前來的。
本來LM說沒有可以提供的資料,但是團隊的伙伴們想要做,好吧,那就支持吧。
于是LM就花費了很長時間來處理這個事情,甚至往常對自己最重要的拍打都不是很充分。
但是LM并不后悔,也不埋怨,來了就處理唄,現在感覺是處理得還不錯呢!
這是一種隨順么?
不知道,慢慢走著,看著吧!
準備自己的飯食時,突然LM有個感悟,生活就是在每個瞬間。
把每個瞬間活成永恒,這就是生活的意義啊!
安住于當下,把每個瞬間活成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