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和老媽連話,她問起了兒子放假的時間,LM告訴了她,也告訴她LM準備回家的時間。
接著,我還告訴她回去后,我還要去一趟少林寺,去上一個課程去。
這個過程中,老媽問了一些問題,問到叫什么名字(但沒有名字),又提到“正規的”等等字眼,LM問老媽是咋想的。老媽說是老爸說的什么什么,LM立刻明白了。
老爸老媽他們擔心的是什么不合法的事情,但其實不是,既不是搞錢的,也不是騙人的,只是大家一起上個課程,是教給我們如何好好生活,開心生活的。
于是LM就說了很多理由,比如上次已經參加過一次,再比如LM的朋友有很多都參加,再比如課程是免費的,只是自己吃住需要花錢,再比如……總之,說了很多。
然后LM說,“你們放心吧!如果上完課后還是發火,還是家庭不和諧,那這個課也上了沒用。上課就是為了充電,為了讓自己過得更幸福,就是這么簡單。”
后來,想起課程的內容,LM給它叫了個名字,叫“花開課程”。
說了一個多小時,最后終于掛掉了視頻。
LM感受到自己還是有點兒不舒服的,自己知道,表面上沒有什么,但心里面還是有點不舒服的,所以寫下來了這一篇,LM想通過這一篇去挖一挖到底LM不舒服的是什么。
是LM做的事情,是讓父母擔心了的,LM不想。
雖然LM解釋了很多,而且好像老媽的神情發生了變化,從開始的嚴肅,變成了笑模樣。
但是,LM還是感受到這件事情讓他們擔心了。
雖然LM在視頻里說,我們每個人把握自己的人生,都是自己活自己的,別人都替代不了。
盡管說這個,就是表明LM想要做的事情,父母也是攔不住的,因為這是LM的人生。
但是,LM還是感受到這件事情讓父母擔心了,但LM不想。
如果不說也不可能,因為LM要從家里出發。
當然也可以不從父母家出發,而是從自己家出發,但這樣就會回父母家少呆幾天。
LM還是想生活得自在一些,不想受到束縛和牽絆。
說實話,這件事情讓LM感受到了壓力和束縛。
LM,你是否接受你所做的事情就會有一些會讓父母擔心的,你能接受嗎?
LM,你想每一件事情父母都不擔心你,這是否太理想化了呢?
因為不同的人,不同的經歷,當然會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雖然他們是父母,你是他們生的養的,但是你是獨立的個體,你是有你自己的主意和想法的,你的主意和想法和你的父母很可能是不同的,他們當然可能會對你擔心的。這一點不是很容易接受嗎?
LM想到,可能過往的生活習性已經讓LM養成盡量按照父母想法去做的習慣了,所以當不能按照權威去做的時候,LM會覺得不舒服。突然想到一句,LM會覺得自己背叛了父母嗎?
LM覺得,好像還是說不上背叛,但是LM按照習慣就是覺得不能讓父母滿意會讓LM覺得不舒服。
好吧,又來到了同一個課題,與2025年的愿望實踐1同樣的課題,那就是:
你是不是真的接納自己做不到能時刻讓他人滿意?
只不過,實踐1碰到的對象是LM的兒子,實踐2碰到的對象是LM的父母。
好吧,沒解決的,沒有真正臣服的必定會反復出現。
你是不是真的接納自己做不到能時刻讓他人滿意?
你是不是真的接納自己做不到能時刻讓他人滿意?
你是不是真的接納自己做不到能時刻讓他人滿意?
好吧,我確實想做到自己做的事情能時刻讓兒子滿意,能時刻讓父母滿意。但是,我知道,這個愿望是不現實的。因為,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有我的想法和愿望,我有我的獨特的做事方式。所以,兒子,父母,很抱歉我可能沒法時時刻刻讓你們滿意,但是我會和你們講明白我的想法,我愿意真誠地表達出我的想法,你們如果不認同我也能夠接納。我會按照我的想法去做,謝謝你們,祝福你們,也希望你們都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過屬于你們的人生。我會為你們祝福,也希望你們能為我祝福。即使你們不祝福,我也決定接受這一切。
好吧,LM,打破這個魔咒!沒有人可以讓所有人時刻都滿意,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重點是接受LM的獨特性,接受LM的真實的自己,并且把真實的自己時刻開放地提供出來,哪怕他人不理解,或有其他的埋怨、責備等行為,LM還是會繼續實踐提供真實的自己,讓真實的自己表現出來,無論他人是否滿意。
2025年的愿望實踐2——真正地接納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從而臣服于這樣一個事實:你不可能時時刻刻讓他人滿意。
~~~~~~~~~~~~~~~~~~~~~~~~~~~~~~~~~~~~~~~~~~~~~~~~~~~
附言
這一次是如何發現自己其實還是有情緒反應的呢?
是因為LM立刻知道,如果不去面對,LM今天又無法順利地上床睡覺,大概率又要亂看手機了吧!
所以,干脆主動出擊,記錄此時的心情感受,誠實地面對它。
寫完了,LM清楚,自己可以順利地上床睡覺了呢!
~~~~~~~~~~~~~~~~~~~~~~~~~~~~~~~~~~~~~~~~~~~~~~~~~~~
追加
過了幾天,LM突然明白“亂看手機”的感受其實是“不安全感”,LM感到不安,所以亂看手機。是的,就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