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一天就發(fā)生了兩次自己不接受的地方,于是再寫一個。
源于前面說的兒子崩潰了,不愿意去上學,今天請了一天的假,然后是后續(xù)發(fā)展的事情。
吃晚飯時,我問兒子明天是否上學,他一副上不上都沒關系的樣子。我后來就和他的個體導師溝通了:“老師,匯報一下:今天一天比較平穩(wěn),三頓飯都正常吃的!
剛才晚飯時我問他明天上學么?他說再說,還問我明天上學干啥?我說你今天沒考的試明天可以去補。他說無所謂,我說如果以后要是選擇去某地,高中成績還是需要的!可他還是一副滿不在乎的神情!
他后來問我后幾天干啥,我說要準備期末展示,布置作業(yè)之類的,他沒說啥了!
我告訴他明天我要出門,他說沒事,他在家也不影響我出門!
我知道孩子表面上的神情并不代表他的真實想法,他是有意展現(xiàn)出他不在乎。我想即使我要求他去也沒用,講道理更沒用,所以就說了句“好吧,你自己看著辦吧”,但我還是希望他明天能正常上學。
分享給您,期望您能和他聊聊,鼓勵他最后幾天能按時上學!多謝老師費心!”
老師就回復了我一個“好的!”
我現(xiàn)在突然發(fā)現(xiàn),我對于兒子沒有去上學好像還是有點點焦慮的。我希望他能最后幾天正常上學,而我說什么都沒有用,于是就把這個希望寄托在老師身上。而我從老師的回復中,我也感受到,也許老師也看出我有些焦慮,所以就回復了兩個字就好。
其實給老師發(fā)的消息中,我好像看到了我自己心底的聲音,就是質疑自己沒有給孩子清晰地表達需求,只是讓他自己看著辦,妥妥地把權利交給孩子的感覺。我還想著,要不要說,你上學不就得按照學校要求嗎,否則這上的什么學呢!但是,我又覺得兒子清楚得很,不說也罷,說了反而會起反作用。或許不要反著說,而是正著說,上學就需要按照學校要求嘛!但是,快18歲的人是不可能不知道的,不說也罷!
我現(xiàn)在就察覺到了一些我的不安,難怪剛才在手機上亂逛了幾分鐘,就是因為心底有些不安,有些對自己剛才和兒子的對話感覺到不很妥當?shù)暮蠡凇?/p>
好吧,接受吧!接受這個事實,就是我作為母親,在孩子的學習上無能為力,不能給與孩子引導的事實吧!還接受,我就期待老師能給孩子提出要求,希望老師能達到我的需求。還需要接受的是,老師不是我,很可能他人做的事情不會讓我滿意的事實。都接受吧!
還有一絲絲細微的感受,也被我捕捉到了,我甚至有一點點覺得丟臉,因為我自己無能為力,需要老師幫忙;我還有一點點羞恥,因為可能被老師感受到我的焦慮了,而我一直還號稱著要不斷進步的媽媽,怎么還焦慮呢;我還有一點點自責,是不是因為媽媽沒法守住界限,所以讓老師很費心在這個孩子身上呢?
天哪,沒想到還有這個多復雜的感受,人性真是復雜啊,我的心里夾雜著多少種不同的感受呢,連我自己都無法說清楚。
也都接受吧,接受自己就有無能為力的時候,每個人都有的;接受自己有焦慮的時候,即使在成長,也是人,還會回到過往的慣性中正常啊;接受自己做不到的時候,老師本來就心系學生,即便我不焦慮,老師也會做他們需要做的。
接受之后,就大概率沒有類似于“這個媽媽不是個好媽媽”的評判吧!
即使有這樣的說法,也要接受媽媽有時就是做得不合適的現(xiàn)狀吧!
總之一句話,接受自己目前就是這個水平吧,接受自己不完美吧!
而后,就是靜觀事情的發(fā)展吧!
總之,接受一切可能發(fā)生的事實,雖然自我仍然習慣性地要分出個好與壞來,那也接受吧!
2025年的愿望實踐4——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做不到,接受自己需要他人的幫助;接納所有事情并不按照我想的發(fā)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