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前面一篇,就想寫寫我和先生。
我和先生是不同的人。
當然,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許我不能妄斷其他人,所以就把名字改了吧!
記得曾經聽到過,兩個人A和B在講話,有六個人在聽:A以為的A,A以為的B,B以為的A,B以為的B,以及真正的A和真正的B。
那么就把題目改得準確點:我以為的我和我以為的我的先生。
我是更愿意踏實生活的人,我也一直在找尋真正的我是怎樣的。
大學里讀的是計算機,畢業后也是在IT行業工作,十多年后,兒子出生,轉行做老師,于是發現老師的職業才是我最愛,而后陪兒子在另一個城市讀書,一邊和兒子的青春期較量,一邊激發出自己的青春期,然后,便來到了尋找生命的意義,尋找我是誰的道路上。
目前知道,我其實不喜歡理工科,我不喜歡計算機,我更加喜歡歷史,更加喜歡文學。
我的前半生(前四十年),都是在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都是活在權威的期待中,活在不知道自己的意愿為何物的狀態下;接著十年,還是在命運的推動下,開始是被迫地做出自己的選擇,然后是主動地做出自己的決定;再接著,也就是現在,是積極地,幸福地,找尋著自己的人生,力圖把所有煩惱放下,期待讓所有過去通過。
這個過程中和與先生的關系互相糾纏著,互相影響著前進。
先生是個以錢財為安全感的人,不愿意給我一分錢,但是給家庭買單。
在陪兒子讀書之前,我們兩人都有工作,我的是老師的工資,雖然沒有他多,但是踏踏實實地撐起了整個家,所以我也一直沒有感覺到危機。
而后就是這幾年,我沒有了工作,專心陪兒子,然而經濟危機就來了。
于是,趁此機會,我開始梳理我和錢的關系,發現自己過去過過很苛刻的日子,所以有時候過于省,讓自己更多的付出,更多的怨恨。
在這個過程中,我也發現,自己原本以為自己需要很多,但其實不是,自己擁有的已經足夠。
很感謝這幾年的經濟危機,至少讓我和錢之間的關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其實,經濟危機的原因并不是我不賺錢了,而是先生的生命中出現了他最大的經濟危機,我覺得是他的生命里需要這樣的危機來讓他覺醒。
他一直比較在意錢,還比較守財,還比較貪心。
平時他說的最多的就是你們別被別人騙了,源于他做生意的家庭碰到過很多買賣的騙局。
但是實際情況是,他經常被別人騙,由于貪心,想要更多的錢,就投入了很多錢;還由于他守財,不愿意花錢,于是花了小錢買了無法起到效果的東西,最后只能放在床底下。
關鍵是,他投入了很多錢,是完全沒有留下家庭的開支,而是全部投入進去,只是回來了一點點。
于是,全家就在四年前,進入了貧困時代。
但我的先生總是充滿信心,想要一夜暴富;我的先生不愿意踏踏實實,掙死工資,只想要“空手套白狼”……
你總能看到他很忙,這個電話,那個電話,不停地洽談業務……
但是,能夠進入家庭賬的沒有多少。
直到今年,兒子高中最后一個學期,學費湊不出來,我只好向我老媽借錢,包括把兒子的零花錢先挪用一下,等先生有了錢再補上。
今天突發奇想,先生是個“畫餅大王”,不停地在畫餅,只是起初被他的餅所吸引的我,越來越看清這些餅就是畫出來的,或者實打實的也只有中心一小圈。
而且,先生很堅持他自己的,他堅持去做自己想做的,完全不理會穩定是一個家庭的核心,他不理解,也無法理解,他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打轉,打拼,傷心,流淚,承擔著巨大的壓力,自己扛著……
雖然當我質問時,他總會說被哪個騙了,或者合同簽好了政府沒有給錢之類的……我也懶得去揪那些事情的對錯,反正你就是不顧家庭的穩定,只是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你就是不負責!這點已經很清晰了。
好吧,愿意扛就繼續扛著吧!
我也接受,其實我要的不多,更多的是兒子的未來求學路上需要的資金,就讓先生在他的世界里去嘗試,去奮斗吧,只能說他愿意選擇這樣的生活,那他就這樣生活吧。
但我不要這樣。
但我接受,哪怕兒子將來缺少求學路上的資金,那也讓先生去面對現實,也讓孩子去面對現實,我也完全接受。
以前是我總是擔心兒子不能如愿以償,現在我終于明白,不能如愿也是他命運中需要經歷的。
而我,以我現在的狀況,清楚地給先生提出要求:欠的債,一分都不少,都要還上,無論將來有沒有錢,都要慢慢還上。
因為先生說,我有錢了,肯定會還,還可以多還。
我義正言辭地說,不對,有沒有錢,都要還,而不是沒錢就不還了,可以晚點還。因為都是家人的錢,都已經給了他極大的寬容度。
我明確告訴先生,我做的已經仁至義盡了。
我還告訴他,本來我不想催著要的,但是很抱歉,我還得這樣做,否則就要不回來了。
愛他,如其所是。
現在我還愛不愛他,說不上,但是能給他最大的空間,也是我能為他做的吧!
就像看著孩子,自己想要跳坑,我不攔,因為孩子需要體驗和經歷。
而看著先生,自己想要經歷,我也默許,雖然他是拿著家庭的穩定來賭,我仍然不認同他這樣做,但是我接受。
既然是事實,既然無法改變,那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就讓這個巨大的危變成巨大的機,讓我的生命越來越夯實,讓我的生命底蘊越來越豐富,讓我去面對那些恐懼和委屈,推動我走向更加開闊的未來……必然是這樣子,我接受,一切都是剛剛好,都是為我的成長而來,我接受!
~~~~~~~~~~~~~~~~~~~~~~~~~~~~~~~~~~~~~~~~~~~~~~~~~~~
寫出上文的第二天,我突然覺得,說先生“不負責任”還是不太客觀,還是說他不顧家庭的穩定性比較準確。
因為我不想評判什么,還是讓一切更接近真實吧!
說“不負責任”,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解讀。怎樣是不負責任呢?每個人的尺度都不同。
所以,還是回到比較客觀的說法上來,就是我的先生不太能照顧到家庭的穩定。(盡管背后的原因,是他不愿意,或者是他意識不到,或者是他無法理解家庭的穩定對妻子和孩子的重要性。甚至都無法說,盡管別人都認為這樣是不太負責任的。因為人不同,理解不同,即使是全世界都是這樣認為的,但只有他一個那樣認為,那也是他獨有的?!按嬖诒闶呛侠怼?!重點是我愿意他成為他自己,不要受我的影響,他自己去闖,自己去體驗!)
今天,先生給我發了留學的費用,考慮到兒子今后想去國外留學。
于是,我說,你掂掂分量,如果不行就早點給兒子攤牌,告訴他我們沒錢供他,說實話就行。
先生回答說,不是還有一年么?一切都有可能。
我說,好的,祝福!
我知道先生目前沒有錢,但是還想為兒子掙來他留學的費用,這一點就讓先生自己慢慢去體驗,自己去溝通吧,反正我接受了兒子沒有錢而不能去國外讀書的可能性呢!
另外,先生沒有錢,或者說給到家庭的費用不夠,我也做出了犧牲。本來這個月要去另一個城市和同事們進行一個活動的,因為沒有錢,我想支持先生,于是就告訴同事我去不了。
今天我也告訴了先生我所做的支持,先生只是回復了一個“好的”。
我當時還有些失落,覺得連一句感謝的話都沒有。但后來也接受了,他就是這個樣子的,我只有接受。
所以,目前來講,我以為的我和我以為的先生是怎樣的呢?
我以為的我——不斷在發展自己,對于生活中大部分的煩惱已經有了免疫力,還有一小部分還需要慢慢地去看見。對于錢,知道自己需要的不多,沒有太多的需求;對于兒子,還會有些當媽的愛兒子的心在;對于先生,由于他不愿意給錢,所以會提出需要還錢,以及小部分支持先生付出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努力。對于生活,愿意扎根進去,以及享受整個過程。對于保持自己的健康,已經養成了一些鍛煉的習慣。
我以為的先生——愛錢,對錢還有一些貪念,會抓住錢不放,無法照顧到家庭的穩定的需求,以自己的需求為做事的原則,不太能照顧到他人,通常只是顧著自己。對于生活,不愿意投入,只喜歡做賺錢的事情。所以,生活中不愿意做飯,不愿意打掃,不愿意投入生活,就是喜歡談生意,閑暇就是躺在床上看看視頻,也在意自己的身體,基本上以吃藥為主,偶爾也會走走路。
這樣的我,和這樣的先生,在一個家庭中,如何去磨合,如何去創造出和諧來,需要我們倆都得有些創造性。
像先生保持著他自己的獨特性一樣,我也會保持著我的獨特性。
我的生活我做主,如果不是我要的,我必然會自己改變。期待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