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為什么收留美鴿,劉伯仁自有自己的判斷。
劉伯仁,如今三十歲,還未生一子,除了是當朝文官,從小跟著自己的祖父學占卜之術,直到這年30歲,已做到精通,遇事掐指一算便能知曉因果。
那晚在寺廟,劉伯仁看到美鴿,打量了一番,便知道,這美鴿從小沒了父母,又被這寺廟和尚騙到這來差點遇險,老和尚為什么會帶美鴿來,也是因為那富老爺家中需要女童之血想要練就長生不老丹,幸虧劉伯仁趕到,才將美鴿接到了自己家中,劉伯仁知道,自己跟美鴿有一段父女之緣,而無論如何,都會收留美鴿。
接到美鴿第二天,劉夫人依然難產,劉伯仁既苦惱又疲憊,已經兩天沒睡覺了,生怕夫人出什么事,于是,伯仁來到家中佛堂前,堂中供著文殊菩薩,伯仁拿起供桌上的竹簽桶,輕輕閉上雙眼搖動,聲音稀稀疏疏,這聲音足夠擾亂伯仁的思緒,腦海里全是妻子痛苦躺在床上的樣子,終于掉下一根下下簽,伯仁又小心地拿起來這卦簽,上面寫著:紛紛南北路歧多,觴景昏迷怎奈何,忽遇貴人相指引,此身方喜出塵羅。
劉伯仁終于松了一口氣,卻又迷茫,自打做官以來,并不認識所謂可以幫助順產的能人,思來想去,還是想不到,但有一點確信的是,這簽上“忽遇貴人相指引”,那便定是有貴人來幫助,這下懸著的石頭算是落地了。
伯仁忽想起那美鴿,便叫來下人詢問,才知自從美鴿進府,便什么都只吃一點點,伯仁沉思了一會,心想,定是到了生地,有些害怕,便吩咐人將美鴿帶到自己客堂前。
不久,下人便請了美鴿過來,這是伯仁第二次打量,記得接過來的那天已經是丑時,如今一夜過去了,伯仁又看了看窗外問了下人:“現在什么時辰?”下人附身回答:“亥時”。
已經一天過去了,又問下人“可有好生伺候?”
下人立即說道:“回大人,昨夜接過來已經丑時,到了家里,便看到這位小千金已經睡著,便由著她睡,當時您就吩咐好生待著,第二天又從廚房拿來了一些飯菜,到今天一日三餐,她只吃了幾口,就跟沒動一樣,奴才問,為什么只吃一口,小千金說,這里她并不認識。”
伯仁微微一笑,便帶美鴿來到了臨街布藝坊,伯仁向來眼光極好,夫人的衣服都說他挑來做好的,甚至時不時也會設計一件錦衣送給夫人,那夫人走在街上,人聲鼎沸。后來紛紛有百姓效仿,雖不成錦衣,但越來越多人寵愛起了自己的夫人。
一進布藝坊,美鴿想起了自己的家,家里是有專屬的布藝坊的,除了專屬的布藝坊外,還有各種諸如首飾,鞋子,宣紙,以及自己最愛的貓坊,那個時候,美鴿每天都賴在那里跟貓咪玩耍,想到這里,不禁看向這位劉老爺,當時,也是父親領著自己出去家里的布藝坊的。
一個時辰后,劉伯仁帶著美鴿走出布藝坊,下人大箱小箱將給美鴿買下的衣服送上了馬車,便匆匆回到了家。
此時夫人還在分娩中,劉伯仁又吩咐了下人將美鴿煥然一新一下,從此這是家中公主。
下人聽了,不敢怠慢,只得唯命是從。
伯仁趕到夫人床前,見還未結束,又已經很累了,便守在床外的暖閣中稍作調整自己的狀態,伯仁最近太累了,丑時回來夫人就難產,又日思夜想也找不到法子,幾個認識的官員又總想找自己麻煩,剛安頓了美鴿,事情一樁接著一樁,實在抽不出身,又太心累,想著想著便睡著了……
夢里,夫人好像沒了聲音,穩婆一動不動,悄無聲息,忽而一道光落下來,伯仁見這光來的莫名其妙,準備起身走出門,看到了一身紅衣老人已經走進來,整個身體仿佛注入了金光,白胡長須,臉泛紅光,十分慈祥,伯仁連忙行禮,老人嘴角輕輕上揚,撫了撫胡須說道:“我乃月老,掌管姻緣的媒神,特來了你近日苦惱之事,了你一樁心愿。”
伯仁眼明心亮,原來這就是簽中所寫之貴人,伯仁終于忍不住掉下眼淚來:“心里只有一樁,便希望夫人能夠順利產下孩子,都能平安。”說完跪在地上痛哭,這是忍了許久的淚水,在這一刻爆發,在這之前,伯仁生怕陰陽兩隔,如今可算等來了這雨后天清明。
月老伸出手,手里變出一瓶丹藥,告訴伯仁,這里面放著一味丹藥,可保平安,我今賜你四句真言,你且牢記。
伯仁連忙點點頭。
月老將伯仁扶起來:“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說完,靈光漸滅。
恍惚一夢,被穩婆叫醒,伯仁趕緊將丹藥給夫人服下,不出半個時辰,便生出一子,伯仁開心不已,此時夫人已經安睡過去,伯仁抱著孩子愛不釋手,抱著抱著穩婆說孩子還需要清洗一下,又被穩婆抱走了,雖說有些失落,但望著夫人,已經開心的不得了,突然想起了那個夢……
伯仁來到暖閣書桌上,寫下了那句: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腦海里突然想起來,許多下人沒有什么學問,府里只有夫人能懂自己,跟自己對詩作畫,如今府里下人居多,不如請幾個先生讓他們學一些知識,這樣每個人的人生都可以更加豐富些。
正好自己又認識幾個城里的先生,有的家里變故窮困潦倒,既這樣,又讓下人學到了東西,又給那些先生找到了一份好差事。
伯仁又想起美鴿,其實在寺廟早就問過她的名字,美鴿,伯仁掐指一算,前世是只神鳥,也絕非凡品,看來這是犯錯下來的。
美鴿就由自己親自撫養,下人自有下人的待遇。
第二天,伯仁來到美鴿房中,這時的美鴿穿著一身綠意,小小的,果然是個孩童。
伯仁對美鴿說道:“我知你家中變故,如今可在府中安心長大,若有委屈可速來尋我,我會像你的父親一樣照顧你,曾經我與你父親也是朝中好友,是為一黨,你才五歲,尚有大好年華,我必不會讓自己丟失官職,為了我這一家老小,我也不能,你就當自己家,萬萬不可怕我,可明白?”
這番話讓美鴿有些開心,小小年紀,極單純,美鴿還不懂很多道理,一下子就開心的笑了。
下人端來一桌子菜,伯仁看了看,說道,今后府里吃素,以后不必買豬羊等葷食,城中也宣告不許這樣,我要讓我的孩子還有美鴿從小吃素。
伯仁并沒有告訴他們,為什么這樣,下人一知半解,城中百姓有的適應不過來,好幾家葷只得閉門不做,沒有怨言,因為他們知道,劉伯仁是好官,曾經將這里從貧困山村建成了一座城,每家每戶在建成前就已經施舍了能夠養老的不少銀兩,就算什么都不做,也可安度數年,又開了不少街,讓很多人能夠謀生做事,因而即便關閉了數家葷食店,也無傷大雅。
伯仁以前是沒有強求過這些的,看到桌上的肉食,便不想讓兩個孩子從小血性渾濁,例如牛好斗,吃下去,人也會變得好斗。
伯仁親自檢查了那些衣服,鞋子,一邊看著這些,一邊滿意的點點頭,對著下人說:去將我書桌上準備好的書拿到這里來。
下人連忙跑到書房,將桌上的四書五經送到美鴿房中。
伯仁對美鴿溫和的說:先看《周易》,這本書,我要從小教給你,以后慢慢把你教的精通這四書五經,就足夠了。
美鴿看著眼前的老爺,他竟然愿意教自己識字,便更覺親切,從此再無不安全的念頭。
說完美鴿叫下人照顧美鴿睡下。
伯仁走后,又是丑時,美鴿望著旁邊陪自己睡覺的丫鬟,自打進府以來,自己從未一個人睡過,還記得第一天從廟里回來的路上,一車押著那和尚跟一位好像很有錢的男人,一車押著幾個女人,自己單獨一輛馬車,美鴿真的以為這輩子就在這小寺廟了此殘生,沒想到自己的人生可以有這樣的轉折,再一次掀起馬車側簾,望著外面的天空,繁星滿天,月兒半邊皎潔,恐慌的情緒似有似無。